从地震频发看保险理赔 地震保险制度如何建立?

发布者:超级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9-16 18:15:01

9月7日,云贵交界发生5.7级地震,截止到今天,地震死亡人数已经达到80人,受灾群众数万人。反观近期,全球地震灾害频发,为家庭财产带来重大损失。人们不禁想问:保险能否对地震损失进行投保?而根据我国目前的保险制度,多数保险公司在条款中明确规定,在意外险、寿险、健康险中,地震造成的人身伤亡能获得正常赔付,但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属于免赔范畴。由此看来,地震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建立迫在眉睫。

普通寿险基本都能赔

生命无价,这一点在人寿保险中体现得比较充分。在近日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国内绝大多数寿险公司都将地震纳入了承保范围,而非免除责任,投保人可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进行索赔。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公司的相关人士都向记者证实,因地震等自然灾害引发的伤亡,公司都会按照保单条款约定予以赔付。

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总经理范晓文昨日告诉记者,和国外一样,国内的寿险公司对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都是能够承保的。据了解,目前能承保地震的人身险包括:寿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寿险等)、个人意外伤害保险、个人意外医疗保险、旅游意外险等。

多数财险都不承保地震

因地震灾害造成的人身伤亡得到众多保险公司认可,财产损失却被远远地拒之门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众多保险公司都将“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纳入了家财险不予承保的范畴。同时,对于有车、有房族来说,车险、房贷险等一般也是不保地震的。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不愿意承保地震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政府的主动参与,商业保险公司认为经营风险高、承保率低,不但无利可图,还可能“血本无归”。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根据日本的《地震保险法》,当发生地震灾害时,将由商业保险公司、日本地震再保险公司和日本政府三方来共担承担赔付责任。

记者了解到,在将地震灾害划在家财险责任范围外的同时,保险公司对企业财产险的地震扩展条款也有严格限制。

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总经理范晓文昨天表示,企业财产险的主条款一般也是不承保地震的,如果客户坚持要投保,可以附加险形式投保,但保险公司肯定会严格审核,并要求合符相关标准,费率肯定也会更高些,“如果你投保的建筑物没达到相关部门要求的标准,即便在地震中受损了,也得不到赔付,最多只能退还相应保费。”

另据了解,国内保险公司目前对于核辐射造成的损害都属于除外责任。不过,范晓文告诉记者,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会强制核电站购买核辐射(污染)责任保险,即:在一定条件下,当核电站因核辐射、污染、泄露对公众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时,保险公司将对公众赔偿部分损失。

寿险是一种以人的生死为保险对象的保险,保险金的给付条件为被保险人的生存或死亡,而不是以风险类别为给付条件;此外,寿险合同的除外责任条款大都未将因地震引发的保险事故列入除外责任条款,因此,一般的寿险都承担地震所造成的人身伤亡的保险责任,所以,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可获得保险金。至于能赔付多少,则要看保险合同的具体约定。

就财产类保险而言,不同的财产保险不能一概而论。

对正在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而言,一般的建筑安装工程保险包括了地震责任。如人保财险的《建筑安装工程保险条款》,承保列明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保险标的的损失,其中自然灾害包括破坏性地震。此外,通常使用的“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也包括了地震责任。

对已经投入使用,形成固定资产的企业财产,一般的企业财产基本险、综合险和一切险均将地震列为除外责任,不予承保。如常用的“财产一切险”条款就在“责任免除”中明确将“地震、海啸”列为除外责任。但是,在投保了基本险、综合险或一切险的情况下,可以投保财产保险的附加条款,如“地震扩展条款”。

对家庭财产而言,一般的家庭财产保险均将地震风险列为除外责任。如,在家庭财产保险条款中明确将“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列为责任免除。当然,个别保险公司也在家财险附加地震风险方面正在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单独的地震保险。就建筑安装工程类保险而言,一般承担因地震造成的保单明细表中列明的建筑期或安装期间和施工场地内的保险标的的损失。

作为财产保险附加险的“地震扩展条款”,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由于烈度达到或超过保险标的所在地抗震设防标准的地震或由此引起的海啸、火灾、爆炸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但由于建筑物未达到国家建筑质量要求(包括抗震设防标准)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保险人不负责赔偿。同时,“地震扩展条款”对每次事故赔偿限额、免赔额或免赔率均有明确约定。

对老百姓的家庭财产而言,上述企业财产保险均不适用。同时,市场上现有的家财险将地震、海啸等通常列为免责范围。所以,市民即便想为自己的家庭财产上份“地震保险”,暂时还买不到合适的保险产品,确实令人遗憾。

当然,从保险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意义等方面综合考虑,人身保险或寿险产品还是很有必要购买的。幸运的是,几乎所有的意外险、寿险都承担地震风险,市民可以放心购买。特别是对于喜欢外出旅游一族,由于很多自然景点处在复杂的地质带上,而中国又是地质灾害频繁的国家,因此,外出旅游带上一份意外险,即防意外又“抗震”,是个不错的选择。

地震造成车辆损失如何获得赔付?

对于众多私家车主而言,为自己的爱车投保不可获缺,那么私家车是否有地震保险?目前车险的免责条款里已说明,因地震造成的车辆损失不在理赔范围内。这样市民的爱车一旦因地震产生损失,目前是否无法获得理赔?

对有车族而言,市场上现有的机动车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家庭自用汽车损失保险、非营业用汽车损失保险、营业用汽车损失保险及其他车辆保险,均将地震列为除外责任,而且也没有相应的附加险种。因此,由地震造成的车辆损失得不到保险赔偿,私家车也不例外,令人遗憾。

个人认为,在市场经济下,风险防范顺序应当是个人或家庭、企业自身、保险保障、社会援助,最后才是政府,政府的角色是所有风险的最后承担者,大量的损失应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分担和转嫁。中国是个自然灾害损失巨大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南北地质状况、气象气候、自然风险差异巨大。

面对全球气候异常、地质灾害频发的挑战,仅靠百姓自救、社会捐助、政府兜底的模式已经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因此,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商业保险和再保险共同参与,分区域、分层次、分风险的巨灾保障体系和补偿机制刻不容缓。

中国地震保险制度急需建立

最近几年,世界真不太平。2008年以来,四川汶川、海地、智利、青海玉树、新西兰,频发的地震一次次考验着人们紧张的神经,而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0级地震,更是震动了全球。日本地震再次引发了人们关于地震保险制度的讨论和思考,反观我们自己,中国的地震保险制度何日可期?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我们曾梳理比较了新西兰、日本、法国、美国加州、土耳其和中国台湾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地震保险模式。虽然这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地震保险各有特点,但共同点也是明显的,其中之一就是所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地震保险,在制度建立之前的1~2年都曾发生过严重的自然灾害。反观中国,如果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之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连保险都没有,何谈地震保险。那么,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则将“地震保险”这一长期讨论的问题严肃地推向决策前台了。当时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即使不能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建立一套完整的地震保险制度,是否也应该搭建一个基本的制度框架呢?”

一晃四年过去了,中国地震保险制度仍然遥遥无期。当然,这四年也不是一点进步都没有,比如,2008年12月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将“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地震灾害保险”改为“国家发展有财政支持的地震灾害保险事业,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地震灾害保险”。当时,这一修订被视为地震保险立法上的重大突破,但其作用有点被高估了。因为2007年8月颁布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已有类似表述“国家发展保险事业,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并鼓励单位和公民参加保险”。更早一些,2006年6月《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曾明确提出“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遗憾的是,关于地震保险,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其间,一次可能的实质性突破擦肩而过。2008年10月,巨灾保险课题组曾以全国人大财经委的名义向人大常委会正式提交了《关于加快建立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意见与建议》的调研报告,准备提请审议。后来据说,有人认为巨灾保险制度费半天劲筹集的资金还不如几次赈灾义演的捐款,于是作罢。此说未经求证,若果真如此,那真是悲哀!八年之前我们曾经提出,每次巨灾发生之后,是主要依靠财政救济还是主要依靠巨灾保险来进行经济补偿,是判断一个经济体究竟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很欣赏全国人大财经委一位有识之士的观点我国一直以来的各级政府为主导、以国家财政救济和社会捐助为主的灾害救济制度,“尽管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灾害预防、救助和恢复灾后重建的需要。”

为什么要倡导建立地震保险制度?至少它有以下几点好处:第一,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巨灾对国民经济(包括政府财政和金融系统)的冲击,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第二,保险是一项可为公众提供稳定预期的事前制度安排,它可以降低对事后的国家财政救济和社会捐助的依赖(与事前安排相比,事后安排在制度和金额上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发挥“心理稳定器”的作用。根据世界银行在各国的观察,假设全部损失是100亿元,政府能通过财政预算解决的连5亿元都不到,很多人因为没有事先安排补偿机制,重建家园的资金根本就无法落实。有数据表明,虽然中国每年用于防损减灾的财政支出不断上升(从1978年的9.02亿元上升至2004年的48.99亿元),但在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数以千亿元计的直接损失中,财政对赈灾所做的拨款不到直接经济损失的3%,绝大部分损失还是由受灾者自己承担。第三,保险不仅具有损失补偿的功能,而且如果设计得当(如承保前的费率调节和承保后的防损减损),它还具有风险控制的功能,可以发挥“风险控制器”的作用。第四,通过保险这种市场机制来安排灾后重建,可以减少在国家财政救济和社会捐助等非市场情形中所带来的对社会管理制度的高要求的问题。比如,如何规范和加强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如何做好救灾物资和资金分配使用,如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等,都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

如何构建中国的地震保险制度?我们认为应当从法律法规、核心机构、风险分担机制、条款费率设计、激励约束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整体框架规划。

第一,制定一部地震保险的法律、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防震减灾法》关于国家发展有财政支持的巨灾和地震灾害保险的规定,抓紧制定一部有关地震保险的法律、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由国务院出台有关地震保险的行政法规,如《地震保险条例》应是比较可行的做法。

第二,设立一个地震保险核心机构。地震保险核心机构是地震保险制度的中心枢纽,建立适当的核心机构是制度良好运行的关键。从国际经验看,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中国可以考虑设立类似台湾地震保险基金的“中国自然巨灾保险基金(China Catastrophe Insurance Fund,CCIF)”,先从住宅地震保险做起,待条件成熟之后再考虑将洪水、台风等其他自然巨灾包括进来。

第三,设计一个政府支持的、多层次的地震保险风险分担机制。在这个分担机制中,具体如何分配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但可以明确的是,它包括几个重要主体:投保人、保险人、再保险人、资本市场和政府。这其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在中国,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类似日本地震保险制度的三层次风险分担机制。这其中,政府需要担当两个重要责任:一是直接参与地震风险的分担,如在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承担一定的风险责任。二是为“中国自然巨灾保险基金”提供财政担保。

第四,设定一个条款费率合理的地震保险保单标准。在中国,地震保险的条款费率设计可以考虑以下几点:首先,采用全国统一的地震保险条款,设有合理的保单免赔额和赔付限额,限额以上部分通过补充性的商业保险解决;其次,根据基本风险大小(如所处区域、建筑材料等),地震保险基本费率采用级差制,同时允许根据保险标的具体状况(如建筑年限、抗震等级等),使用费率折扣;最后,合理划分毛费率中的纯费率和附加费率。

第五,建立一套鼓励公众参与的地震保险激励约束机制。在地震保险究竟应当采取强制还是自愿方式的问题上,我们认为,由于强制保险对政府公共治理具有较高要求,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还是应当主要考虑采取自愿或部分强制的方式,而不能采取完全强制的方式(完全强制的一个典型例子土耳其,必须购买强制地震保险才可申请住宅产权登记;部分强制是指,若购买住宅财产保险,则强制购买地震保险)。当然,与此同时,需要一套激励约束机制来鼓励公众参与。从中国情况看,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包括:对地震保险保费提供适当的财政补贴,对地震保险保费提供税前扣除优惠,对采取抗震防灾的保险标的提供费率折扣,对申请国家财政信贷支持的项目可考虑要求投保地震保险,等等。

从各个方面来看,建立行之有效的地震保险制度迫在眉睫。而在制度尚未完善之前,也要提醒人们购买有地震理赔相关条款的保险,以防在灾难发生之时,对家庭财产和人身健康进行保障。

 

 

其他类似文章

小蜜蜂5号意外险保障怎么样?四个版本怎么选?

小蜜蜂5号意外险保障怎么样?四个版本怎么选?

小蜜蜂5号意外险保障怎么样?四个版本怎么选?

意外险

旅游保险选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旅游保险选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旅游保险

荷兰小伙登机前拍照分享波音777 好友震惊

荷兰小伙登机前拍照分享波音777 好友震惊

航空意外险

小蜜蜂2号超越版意外险怎么样?意外险有必要买么?

小蜜蜂2号超越版意外险怎么样?意外险有必要买么?

小蜜蜂2号超越版意外险怎么样?意外险有必要买么?

意外险

正品保险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
管理总局许可
快捷投保

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
省心服务

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
安全可靠

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
品牌实力

品牌实力

11年 1000万用户选择
支付帮助
支付方式 支付说明
保单服务
保单查询 保单验真 变更与取消 保单寄送
理赔服务
理赔指南 理赔报案 理赔案例
服务中心
发票索取 常见问题 隐私声明

首次关注立得50积分首次关注立得50积分

下载开心保APP下载开心保APP

0/4
产品对比

扫码关注微信号

扫码关注微信号

扫码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意见反馈
产品对比关闭

最多可对比 4 款产品

您还没有添加对比产品
清空产品
已选0件产品 开始对比
意见反馈关闭

选择您遇到的问题类型或建议类型

产品
投保
支付
其他
0/500
提交
产品咨询或紧急问题,可联系在线客服或拨打4009-789-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