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老鼠仓分析及危害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12-11

老鼠仓行为是指基金经理以父母兄弟等第三方账户先于基金建仓前买入的行为,待基金大举建仓后又获利卖出,这种行为属于利用内幕信息交易的一种。老鼠仓行为不仅是违法的,单从道德层面上讲也是极其恶劣的。试想,投资者把钱交给基金经理打理并向基金经理交纳了管理费,而基金经理却拿别人的钱利用别人的信任为自己牟利。尽管老鼠仓行为让人生厌,但从监管的角度看,并没有好的方法杜绝这类行为,因为基金公司无权干预基金经理亲属的投资行为,因此只能依靠基金经理职业道德进行自我约束。

所谓基金“老鼠仓”是指基金经理或基金公司的其他知情人员,利用工作便利和信息优势,在基金完成买入某只股票前借用他人账户买入股票,在基金完成卖出前提前卖出股票的行为。由于有公募基金的数以百亿甚至千亿的资金优势作后盾,基金“老鼠仓”的获利率相当高,其利润来源中的大部分其实是对基金资产的转移。

虽然基金“老鼠仓”在业内一直私下相传,但其暴露于公共视线之下则是在去年5月。令人遗憾的是,即使是对于当时已经被捉住的“老鼠”,有关方面一直没有一个公开的处理和交待。

对于基金“老鼠仓”的处理为何会如此心慈手软呢?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基金“老鼠仓”涉及面较广,基金经理做“老鼠仓”只是小头,有基金公司高管不但自己做“老鼠仓”,而且把“老鼠仓”当作礼品送人,从而造成“老鼠仓”的查处十分缓慢。

“老鼠仓”危害必须重视

目前,国内基金资产已超过3万亿元,这些资产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居民的银行储蓄。老百姓把多年的积蓄由银行转变为基金资产,是为了获取能够打败通胀的盈利。3万亿元资产金额巨大,保护这些资产安全的责任更加重大,如果任由“老鼠仓”发展,不予以必要的惩戒,这些资产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证。

由于基金“老鼠仓”的获利率高,因此会呈加速发展态势,从而影响投资者对基金的信任,损害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在资本市场,信心是市场发展的基础,而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必须建立在监管层对市场的严格监管之上。

有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基金“老鼠仓”,是因为法律不近人情,不允许证券从业人员炒股,而这是一个不可能执行的规定。他们说,在前两年的牛市行情中,基金经理宁愿辞职,也不会放弃炒股,因此应该在基金经理买股票方面实行备案制。

 

上一篇

亏钱老鼠仓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下一篇

长盛基金公司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

正品保险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
管理总局许可
快捷投保

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
省心服务

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
安全可靠

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
品牌实力

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
支付帮助
支付方式 支付说明
保单服务
保单查询 保单验真 变更与取消 保单寄送
理赔服务
理赔指南 理赔报案 理赔案例
服务中心
发票索取 常见问题 隐私声明

首次关注立得50积分首次关注立得50积分

下载开心保APP下载开心保APP

0/4
产品对比

扫码关注微信号

扫码关注微信号

扫码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意见反馈
产品对比关闭

最多可对比 4 款产品

您还没有添加对比产品
清空产品
已选0件产品 开始对比
意见反馈关闭

选择您遇到的问题类型或建议类型

产品
投保
支付
其他
0/500
提交
产品咨询或紧急问题,可联系在线客服或拨打4009-789-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