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登山、户外探险活动在国内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青年知识分子当中发展很快。
提倡探险、科学探索活动对我们的民族尤为重要。中华民族创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灿烂文化。而真正意义上的探险,必须是尊重科学,尊重自然的。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了解还是很有限的,大自然仍有很多规律,很多神秘之处不为人类所知。二是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很渺小的。人类对于自然的变革,迄今为止仍然是发现、利用一些自然规律,为我所用,为自身创造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自然本身不会因为这些活动而发生根本改变。现在看来,“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这些提法是不正确的。在远离居民点的地方,人必须直面大自然的严酷。
探险不是冒险,探险必须科学。什么是冒险?冒险就是不尊重科学,不尊重自然,就是没有科学精神的指导,没有充分准备,没有计划预案,实际上是一种无知蛮干。冒险也是不尊重自己,不尊重生命。
什么是科学探险呢?科学探险应该是在科学精神的指导下,按照科学规律和经过验证的前人经验,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后再行动。
科学探险活动自有其严格的程序与规则,科学探险活动必须要做的几项工作:
一是收集资料。探险者在确定目标后,必须对自己的探险目标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发生险情后可否施救,如何施救等情况尽量摸清楚。比如我们组织一项对于处女峰,即尚未有人成功登顶的高山的攀登活动,前期要安排人去了解情况。交通条件如何,营地建在哪里,一路上哪里可能发生雪崩、滑坠,哪里有冰缝等等,这些信息都要了然于心。再者,一次探险的目标只能有一两个,即其他条件都为已知,需要探索的未知题目有限……
二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是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方案。从出发点至目的地,路线怎么走,每天进程如何,出现情况后后援方能在多少时间内赶到现场。比如每人每天要消耗0.6公斤粮食,10个人10天就是60公斤,再打出20%的富裕来。带少了不行,带多了也不行。压缩干粮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不是我今天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其次是人员素质上的准备。一支登山、户外探险队的组成应该是一个有机体,人员在能力上是互补的,应该有一加一大于一的效果。一些必备的功能在人员的特长上应有所体现,比如向导、医疗、装备、运输等功能,都要由有经验的人承担。
三是救援预案。一种方案是有后援的,发生情况后可由后援队伍赶来施救。这种行为模式是由A到B,再返回A,比如登山。要先建立大本营,地点应是汽车可到达之处。大本营内应构建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要有医生、电台、急救设备等。探险队每天活动范围都要在联系不中断的距离之内。另一种方案是无后援的,即由A到B不再返回A,如沙漠穿越。这种模式相对危险性大一些。这就要求探险队要有较强的自救能力,出现情况后自己能应付。队里应该有医生、药品、急救设备等。无后援探险活动最好是几支队伍同时或先后行动,要签订互救条约。一支队伍出现情况,其他队伍应先放弃目标,尽力相救。
这些事情都做了,该准备的都准备了,是不是就万无一失了呢?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所以就要求探险者在探险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科学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让自己有一个安全愉快的探险旅程。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