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开始,商业车险制度改革就成为保险行业的重点发力对象。从代位求偿制度的试点运行,到交强险对外开放,再到车险示范条例的推出,车险改革蒸蒸日上,每一步都凝聚了各方各界的关注和共同努力。如今,险企加大了自主权,市场开放的同时,也带来了隐隐忧患:扩大险企自主权,到底是促进车险市场百花齐放,还是将导致大规模恶意竞争呢?
2003年改革不具备基础条件以失败告终
十年前,也就是2003年,保险业曾经试着对车险条款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是必要的,因为保险产品也是一种商品,保险费率也是一种价格,保险在市场营销中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等。当时一个重要的进步是各家公司自己制定了条款,其对产品和价格的多元化起到了一定作用,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没有解决,当然这个问题不只是保险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当时国民经济面临的问题。2003年保险公司数量还比较少,而市场化的基本条件是市场经济,所以那次车险改革碰到的难点就是当时的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完善。
2003年前后那次改革没有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改革基础不成熟,那时还没有交强险,而且当时的汽车保有量也不是特别大。目前,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辆,整体来说数量已经够大,同时各家公司经过多年经营,也熟悉了车险运行的全套流程,包括车险定价、承保以及理赔等整个业务链条。区别于上一次改革,首先,这一轮车险改革只有几家满足条件的大公司有自主定价权,并不是2003年那样所有公司都可以自主定价,首先向部分公司开放自主定价,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放开其他公司的自主定价。
商业车险制度改革车主将得到更多实惠
本次车险改革的影响很大,由于现在车险的部分板块存在风险与保费不对称的问题。现在交强险亏得比较厉害,但是分区域来看的话,有的省份是赚钱的,有的省份又是亏钱的,也就是说交强险全国统一定价存在改进的空间。商业车险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说行业多家公司亏损的营运货车险,其风险与保费就不对称。再具体到车损险,大多数公司也是属于亏损状态,但是商业三责险却是盈利的。如果这次车险改革保险公司能把价格算得比较合理的话,很多私家车车主将会受益。
车险制度改革对车主的好处
随着部分保险公司自主制定车险条款费率,对车主来说能够选择更多的保险产品,选择一些量身定做的保险产品。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市场上只卖馒头的话,大家的胃口将得不到满足,要是馒头、面包等都有的话,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车主的选择会更多了,可以选到更加适合自已的保险产品。消费者选择更多,产品会更加丰富一些,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也就会出现差异化,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消费者可以得到更优质的服务,随着条款和费率市场化,价格来说更趋向于市场的概念,有可能在价格方面有的公司会给出更多实惠的可能,保障程度相对会更好一些,更加会趋向于保费合理、服务更优质、保障更全面的这种态势。
车险改革或发生“手续费大战”
从行业角度来说,大公司如果把车险条款费率算得很准确(相对于大公司自身),而中小公司再拿这个产品费率去市场运作的话,那可能就会面临亏损。在新条款和费率出台之后,各个公司也许会加大服务力度,同时争取压缩不必要的费用成本,最终让利于客户。以前大家的产品相似度很高,小公司可以通过手续费来获得业务。改革后,可能有的公司还会采取“价格战”这种方式,但手续费价格战的基础是保费充足,如果保费又不充足,长期进行价格战无异于自杀。以欧美市场的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来看,也都是先亏损,然后才盈利的,都需要经历这么一个周期,中国市场也不会例外。
外资进入交强险会带来哪些影响?
外资进入交强险领域可能会把中资公司的一些优质客户抢走,因为现在外资保险公司主要做企业财产险,客户主要是外资企业。这些外资企业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车队和专职司机,且大都是高级车,其保费会比较高,而且出险概率会比较低。如果外资保险公司做交强险,可能抢走这些外资公司的车险业务,那么中资保险公司就会流失一些优质的客户。现在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都已经很快了,外资保险公司如果做普通车交强险业务的话,对其理赔服务的压力会比较大,因此估计外资保险公司主要还是开发其原有的一些客户资源,对普通车主来说影响不会很大。
未来车险如何发展?
当前车险行业的核心矛盾,不是保障范围、产品价格的矛盾,而是车险行业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车险服务需求的矛盾。通过车险行业不断努力,车险产品提供的风险保障渐趋全面,且自交强险实施以来,车险价格只有下调、没有上升。应当说,前期社会舆论对于“高保低赔”、“无责不赔”的指责,表面是对车险条款的不理解,本质上反映的是当前消费者对车险产品内涵价值的不认可,核心就是对车险服务诉求的高涨。
上述背景下,如果商业车险制度改革仍然局限于以“价格”为核心的产品改革,恐怕很难取得预期的改革效果。一是在监管政策主导车险行业发展的前提下,以“价格”为核心的产品改革,很有可能将导致车险行业产生历史性的倒退,再次陷入恶性竞争、整体亏损的泥潭。二是以“价格”为核心的产品改革,对消费者的培育将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大多数的车险消费者都属于价格敏感度较高的客户群,“价格”导向的改革将进一步诱使消费者聚焦车险产品价格,在购买车险时主动选择廉价产品。三是以“价格”为核心的产品改革,最终将使消费者利益受损。如果车险行业陷入低级的恶性价格竞争,必然将导致没有余力用于提升服务能力、创造服务价值;如果消费者只愿意购买廉价车险产品,愿意提供更好服务的财险公司反而将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车险行业可能倒退成为一个毫无内涵价值的廉价消费品行业。
因此,商业车险制度改革当前应当回归“服务”本源,将提升“服务”作为商业车险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客户是根本,价值是灵魂,把握根本,才能把握未来。
专家强调,车险行业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逐步构建一个更为透明、诚信、高效的车险消费环境。一是不断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经营行为。车险行业应当不断加强自律,真正做到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二是逐步强化产业协作,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车险行业和汽车制造、销售行业可以加强产业协作,共同制定车辆价格评估机制、车辆维修零配件、工时费的行业统一标准,共同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车辆维修、车险理赔环境。三是扎实提升理赔服务,优化车险理赔机制。车险行业可以探索制定行业标准化的理赔程序,优化理赔流程,提升理赔效率,提高保险理赔服务质量。四是探索车险增值服务,丰富车险服务内涵。车险行业未来可以着重在如何为无出险或少出险提供增值服务上进行探索,尝试例如代交汽车税费、免费救援服务、汽车维修优惠、洗车美容优惠等等丰富多样的客户关怀活动,让车险真正成为消费者提升汽车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
在当前的背景下,车险制度改革还需保监会加大引导和监控力度,从根本上解决险企和市场的矛盾,而不是仅仅是从价格上进行改革。商业车险制度形成较晚却发展迅速,未来必将成为保险行业的重头戏,需要有关方面加大重视力度,提升全局掌控能力。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