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预定利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通俗地说就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主要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来设置的。目前,国内的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是1999年6月制定的。
所谓预定利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通俗地说就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主要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来设置的。目前,国内的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是1999年6月制定的。
预定利率是寿险产品在计算保险费及责任准备金时所采用的利率,其实质是寿险经营者因占用了客户的资金,而承诺以年复利的方式赋予客户的回报。预定利率的高低和保险产品的价格直接相关。如果一款产品的预定利率较高,消费者投保该产品时所缴纳的保费则越少,反之亦然。
目前,国内的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过低的预定利率提高了保险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保险产品的吸引力。
预定利率的高低和保险产品的价格直接相关。在其它假设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一款产品的预定利率较高,消费者投保该产品时所缴纳的保费则越少,保险产品的竞争力越强。过低的预定利率提高了保险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保险产品的吸引力。
这个问题需要重新回顾当年形成利差损的历史背景。1999年之前国 内寿险公司所经营的产品大多与央行基准利率挂钩,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 处于高利率的环境之下,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最高曾达到 11.34%,因此,寿险公司在 1999 年之前的产品预定利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当时总颁产品的预定利率曾高达 8.8%, 地方性条款的预定利率更高。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在 “九五”期间的较大调整,1996年 5月起至2002年2月,央行连续八次下调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由 10.98%降为 1.98%,尽管监管部门在 1999 年之前已经多次下调预定利率,由于下调后的预定利率只适用于新业务,并不对老业务及其续 期业务发挥作用,因此这类业务产生利差损已不可避免。同时,1995 年《保险法》颁布之前,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虽然涵盖房地产、有价证券、信托、借贷等多个方面, 但缺乏严格的监管措施和风险控制制度, 造成相当部分的投资损失;1995年以后,保险资金按照监管规定基本上被限定在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等有限 的投资渠道上。1999 年之前保险公司的投资经历了如此一放一收两个极端,导致存量资产中的部分无序投资未对负债提供有效支持,反而形成了大量坏账;随后投资渠道的限制也决定了资产与负债在收益和期间上更难以做到匹配,高成本 的存量资产的再投资收益和保险业务续期收入的投资收益已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显著降低,最终导致 1999 年之前的业务在降息后出现了巨额利差损。
为防止继续产生新的利差损,监管部门已经开始逐步下调预定利率,最终中国保监会于 1999 年 6 月将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下调为 2.5%,这对防范和化 解利差损、促进寿险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时至今日,中国保险行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系统、科学的监管体系已经逐步建立并日趋 完备,投资渠道日益拓宽、投资专业化水平的日益提升使得保险公司获利能力大 大增强。因此,新的利差损虽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前车之鉴,但整个行业重蹈覆辙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2008年9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短短的半年内又连 续五次下调基准利率,我国再次进入降息周期,但这次降息并未像人们之前所担 忧的那样形成新的利差损, 更说明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相对成熟阶段,在第二轮降息周期中都未形成利差损,单单传统产品预定利率的市场化更不会产生新的利差损。随着寿险市场的发展,传统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市场化是监管政策与时俱进的象征。
传统人身保险准备金的评估利率不得高于保单预定利率和法定最高评估利率中的低者,保险公司在
车上人员责任险
扫面右侧二维码,首次关注立得50积分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