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宣布了要在部分县(市)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这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更是整个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
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是我们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和农民的期盼,进行的又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自古以来,中国农民都讲养儿防老。在过去很长时间中,限于国家的财力,农民的养老保障主要也只能靠土地、家庭和集体组织解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民的养老保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有些地方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已对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开展了一些局部性的试点,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局部性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主要是在经济较发达、农村集体组织较有实力、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进行,在其他地区难以推行。
而我们当前要开展的这项试点工作,是由国家财政来全额支付农民的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这就可以使经济不发达乃至贫困地区的农民也能纳入新农保制度之中,从而使全国农村居民都有了社会养老保障。农民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再加一句“养老不犯愁”,从而逐步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对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巨大作用。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制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亿万农民发出国家将为他们建立由财政全额支付的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这一信号,使他们老有所养。农民无后顾之忧,就会敢于消费,这对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无疑将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第二,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建立新农保制度,就实现了城乡居民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制度平等,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就可以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城乡居民在这方面的差距,这对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
第三,从农村当前的新情况来看,建立新农保制度,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中的各种矛盾。
首先,它将极大地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经济自立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心;
其次,它减轻了子女的经济负担,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因经济利益引发的家庭矛盾,从而有利于形成敬老爱幼的风气与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
再次,它将有效化解一些农村集体组织无钱办事的困境,使它们能够集中有限财力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从而形成文明的乡村风气与和睦的邻里、干群关系,有利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主要创新
1、建立参保补贴制度
各试点地区从实际出发,建立了缴费补贴、贴息等多种方式的农民参保补贴制度,形成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多方筹资机制。但各试点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力的差异,政府补贴和集体补助的力度和方式有所区别。
2、建立动态缴费机制
各试点地区基本上都规定了不低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最低缴费标准,在最低缴费标准之上由参保人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选择,有的地区还规定了最高缴费标准和动态缴费机制。如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规定,缴费标准以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0%-300%为基数(参保人自由选择),按基数的18%进行缴费, 10%记入基础养老金账户,8%记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年限最低为20年,领取年龄男女统一定为60周岁。由此,缴费标准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解决了原有制度下缴费起点和保障水平过低的弊端。
太平洋红福宝分红保险的优势
扫面右侧二维码,首次关注立得50积分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