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收益近7%的余额宝,在春节过后,余额宝收益率就开始一步步的走下坡路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余额宝收益率急速下降呢,余额宝高收益下降的背后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给制约的呢?
银行意欲收复“失地”
资料显示,委托期仅30天的厦门国际银行某款短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委托期35天的招商银行某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4%;而南昌银行某委托期47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达到了6.5%。这些在早期难得一见的高收益率近来开始频频出现在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中。
“银行面对余额宝的竞争,需要适当释放自己的收益来满足市场。”诺亚财富高级理财师马天翼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如果银行想逼退余额宝,那么短期内其理财产品收益率就不会下调。”
对于投资于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债券以及资金拆借、信托计划和其他金融资产的一款普通银行理财产品来说,收益率的浮动和银行同业存续、债券利率相关。资金面的宽松与否,直接影响了这些产品的收益水平。事实上,余额宝也一样。
余额宝对应的天弘基金增利宝货币市场基金,其投资同业存款的比重达80%~90%,其余投向利率债、高等级的信用债等。
去年6月份开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导致市场资金价格一路飙升,余额宝主要投资的银行协议存款价格也水涨船高。
“目前余额宝收益率下滑是因为他们获得基础资产的能力变弱了。比如之前余额宝能拿到50亿元去购买基础资产,年化收益率6%,一年产生3亿元的收益;但现在能拿到100亿元,而基础资产的规模还是只有50亿元,收益也还是3亿元,但收益率只剩3%。余额宝们规模的急速膨胀和其获取基础资产的能力不相匹配。”马天翼表示,不管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余额宝,挂钩的基础资产都是货币基金,在流动性宽松的情况下,收益率下滑是必然的。但毕竟银行具有体量的优势,而且获得基础资产的能力也高于“宝宝”们。
超高收益率为“哗众取宠”?
如果说年化收益率突破6%的理财产品的出现,是银行意欲收复“失地”,那么预期年化收益高达11%的理财产品则有点哗众取宠的意味。
资料显示,招商银行某股票表现联动理财产品,委托期限74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11%,100%投资于某股票相关的衍生产品。根据产品说明书,如果标的股票收盘价期末价格大于期初价格的118%,则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1%;若股票收盘价期末价格小于等于期初价格,则其年化收益率仅为4%。对于投资者来说,购买这款产品能拿到最高年化收益率的可能性有多大?
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投资经理曹宇表示:“根本不可能拿到11%的年化收益率,如果它拿到了,别人还怎么做?”
对于结构化理财产品,业界目前也存在一定的分歧。中信银行一位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结构化产品的超高收益其实就是银行为了吸引更多资金而设立的,高收益肯定意味着高风险。4%的保本收益是银行为吸引大量资金而冒的险,这是银行在风险与规模间的博弈。”
余额宝起初的高收益就是被很多专家认为是一种太超乎常理的急速增长,所以说回归到正常的收益一个原因可能是可方面银行等因素的质押,更有可能是因为产品的本身。
余额宝收益率为何不能长期保持高速增长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