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中国保险理财逐步被人们认识并走进了千家万户。但目前我国国民保险意识普遍不高,保险知识普及率较低,人们对中国保险理财行业的认知度还较为有限,在个人保险理财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立足于中国保险理财,开心保帮您指出了其主要问题所在。
中国保险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作为白领阶层的代表人物的职业经理人,通常会将个人金融资产的1/4用于购买保险产品。据美国2000年的一项有关个人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查,共同基金占40%,保险占23%,股票占15%,金融债券占14%,银行存款约占8%。在中国保险理财起步时间晚,人们对保险的理解和信任度十分有限,即使购买保险产品也存在着种种误区。具体问题存在如下:
(一)居民保险意识不高,保险理财有效需求不足
在全球人均投保率超过50%的今天,我国国民购买商业保险率还不到5%。据法国AC尼尔森市场调查公司公布对中国保险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但是人们对于保险理财热情偏低,需求有限。另据法国安盛保险集团委托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进行的一项中国人寿保险市场调查,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最有可能购买人寿保险的消费者。调查显示,仍有 64%的人对保险“不熟识”,消费者对保险所能发挥的保障及理财功能的认识仍然相当有限,直接表现为保险理财有效需求不足。
(二)居民对保险理财功能认识存在误区
大部分居民在进行个人理财的时候,对保险产品的功能认识不足,以致在保险理财投资目标的确定上存在偏差。众所周知,保险最基本的职能是经济补偿,保障是保险理财产品最核心的使用价值,买保险并不意味着可以发财。一些投资类保险所特有的投资或分红只是保障产品的附带功能,投资是风险和收益并存的。而许多投保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忽略了理财规划中保险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却在投连险、分红险等新型险种热卖时盲目跟风,待到发现收益与预期值相差太远后纷纷退保,不仅没有享受到完备的理财规划收益,反而损失了大量的现金流。
(三)居民个人保险理财的方案设计存在误区
由于我国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时间不长,保险知识普及率低,大部分家庭尚未形成将保险纳入个人理财计划的意识,即使有计划并付诸行动,也常会因专业知识的欠缺而使保险理财规划走入误区。
(四)保险公司理财产品供给存在误区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保险一直作为财政的附庸而存在,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界限长期处于模糊状态。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逐步形成,保险业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功能得到承认,企业与民众通过购买保险将未来不确定的意外和偶然性财务风险固定化的方式,建立一种预防性的投资计划。
在中国保险理财行业,普通百姓对于保险理财还存在概念模糊的状态,以至于容易盲目投保,投保后又会产生退保等造成财产损失的事情发生,专家建议,不管是购买什么样理财产品要学会从实际出发,切忌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