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产品的变化速度非常之快,投资者们常常无法及时获取到准确的市场信息。开心保理财网为大家提供了五月第二周个人理财产品周报,带你探究上周理财产品收益趋势和市场走向。
全市场人民币个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五月第二周各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周3.70%,2周4.19%,1个月5.02%,2个月5.02%,3个月5.28%,4个月5.44%,6个月5.46%,9个月6.54%,1年期5.59%。相较于上周,本周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各有涨跌。其中,2周期和9个月涨幅最大,分别达23bps和76bps;1周期跌幅最大,为24bps。
发行产品数量及期限:五月第二周理财产品发行总量为1027款,发行量较上周增加36.8%。3个月以内产品发行量为618款,占比60.2%,较上周略有下降;6个月内产品发行量854款,占比83.2%,较上周略有下降。
产品收益类型:五月第二周发行的1027款理财产品中,保本固定型产品85款,市场占比为8.3%;保本浮动型产品191款,市场占比18.6%;非保本型产品751款,市场占比73.1%。非保本型与上周相比占比略有上升。
基础资产:五月第二周共发行利率产品746款,占比30.1%;债券产品668款,占比26.9%;票据产品82款,占比3.3%;股票产品67款,占比2.7%。与上周相比,股票和债券类产品占比有所上升,利率类产品占比有所下降,票据类产品占比基本持平。
预期年化收益率:五月第二周共发行32款信贷类产品,预期收益率集中在5%-8%的30款,3%-5%的2款。五月第二周共发行82款票据类产品,预期收益率集中在5%--8%的71款,在3%--5%的11款。
发行银行:五月第二周中国建设银行发行100款理财产品占据首位,广发银行发行59款居次席。同时中国建设银行2012年初至今累计共发行10151款理财产品,持续位居第一。
到期市场概况
产品数量及期限:五月第二周理财产品到期总数为1039支,较上周增加3.0%。3-6个月和6-12个月期限到期产品占比较上周有所上升;1个月以内、1-3个月、12-24个月和24个月以上期限到期产品占比较上周呈现下降态势。3个月以内到期产品692支,占比66.6%,与上周相比有所下降;6个月内的到期产品944支,占比90.9%,与上周相比有所下降。
收益率情况:五月第二周共到期1039款,在公布具体收益率的产品中,产品实际收益率等于预期的有352款,市场占比33.9%,收益率大于预期有0款,市场占比0.00%,实际收益率小于预期有0款,占比0.00%。已公布收益率的20款信贷类产品中,10款收益率集中在3--5%,另10款收益率在5--8%。已公布收益率的44款票据类产品中,12款收益率集中在3--5%,32款收益率在5--8%。
最近几年,理财产品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探究其快速发展的原因,不外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
供给方原因:监管套利。从金融脱媒来说,银行本来应该是没有动力推出理财产品的:在当前居民脱媒化渠道还很有限的情况下,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看起来像是自挖墙角,自己主动出让利益给广大存款人。但是,特别是2006年以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确实有非常快速的膨胀,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监管套利驱动,特别是反映为信贷额度监管套利驱动,以及存贷比套利驱动。
信贷额度的监管套利,为银行带来多方面收益:(1)通过信贷资产的证券化,银行腾出新的信贷额度,以满足客户需求,而且,资产证券化这一过程的收益情况也不错,能够为银行贡献较好的中间业务收入。(2)规避了资本的监管要求。证券化的信贷资产被移出资产负债表,在现有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下不再占用资本。由于2009年7月份以来监管去杠杆压力沉重,这方面收益也为银行所看重。(3)表外化的信贷资产也不用计提拨备。
存贷比的监管套利,对于银行的收益主要是做大了存款时点数,帮助存贷比达标。当前银行的分支行考核体系中,时点数和市场份额考核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即使这些存贷款时点规模不太赚钱甚至不太稳定。因此,能够帮助扩大时点数的理财产品,对于银行经营机构而言仍有明显价值。
需求方原因:理财需求快速上升。与其他国家居民相比,中国居民配置在现金和存款上的金融资产占比显著偏高,从而构成在长期内持续显著存款脱媒化的动力。而且我们观察到,人均GDP与存款占比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的继续成长和人均GDP水平的持续提高,大量的存款将会脱媒,而寻求资产管理服务。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居民负债脱媒,目的是为了替代存款、获取更高的回报率,而显著加大风险资产特别是股权资产的配置比例的意愿相对不是那么强烈。中国居民持有的股权+基金比例,虽然比平均水平略低,但也仍然处于中等水平附近。
存款脱媒代表了长期内理财产品需求的增长趋势。而在短期内,通胀带来的负利率状况往往会成为理财需求集中快速释放的催化剂。突出的两个例子是2006-2008年上半年的通胀,以及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通胀。这两次CPI的较快上升,都导致了存款的活化,而与存款活化伴生的,就是理财需求的大量释放和理财产品发售数量的快速增长。
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有同质化趋向,如在投资领域,几乎都是证券、外汇、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就是目前的个人理财市场,对成熟市场的银行理财相比,更多的都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那么它的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一个重新的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个人理财的精髓和主要的方向就是它的个性化的服务。因为有一定财富的一个人,他在生命的不同周期阶段,在经过了不同的周期阶段,个人生命周期青年期、中年和老年期,他对理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人,他对于风险的承担偏好程度不一样,有的人承担一点风险的,有的人不愿意冒风险,所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投资需求,来进行个性化这个服务,进行产品的创新,这才是我们未来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一个真正的推动和方向。
长期以来,个人业务仅是国内银行筹措资金的手段,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险偏好,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理财的计划。对低端客户主要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自助服务,而对高端客户则主要通过客户经理实行“一对一”服务。个人客户经理制应凭借其服务的全面性、主动性及人性化的特点,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个性化服务手段,使个人理财服务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5月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排行 高收益率产品抢滩市场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