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的投诉日渐增多。不少消费者反映:本来是到银行办理存款,最后却“变”成了保险。造成存款“变”保险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银行和保险业销售人员的误导,将银行理财产品或银行存款与保险理财产品混为一谈;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对银行过于信任,且单纯追求回报,没有认真阅读和了解保险条款的具体内容,导致在银行和保险公司联手实施的欺诈性营销活动中受骗。
网友反映:本人于2011年4月份的时候去工商银行某分行办理存款业务,当时是存款35000元,在等叫号的时候过来一工作人员告诉我说存款在30000以上的客户可以去贵宾室办理,我就和他去了贵宾室。在办理的时候他借机给我推销一款产品。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他是银行的员工。在她的游说下我买了一份阳光十年的产品。等到过了一段时间我把合约拿出来看才意识到我买的不是理财产品而是保险,当我在去银行咨询的时候,经理给了我一个电话,叫我打这电话咨询。等我真正了解这份保单的时候发现和当时办理的时候工作人员介绍的情况是天壤之别。于是我再联系阳光保险的人员要求退保,结果却是我年初交的10000元现在只能退6000给我。
一位在银行工作的专业人士透露,大家通常认为银行就是存款贷款的地方,其实不然。以前是国有银行的时候,银行营收主要靠存贷利息差,在向商业银行转型后,存贷之外的中间业务进入银行营收领域,并迅速成为银行营收发展的重点。
该专业人士透露,近年来,保险业务已成为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之一。受利益驱动,有些工作人员或隐瞒真实意思,虚假宣传误导消费,或玩文字游戏,模糊关键字眼,消费者如不留意,极易买回自己并不想买的保险。
一位在另一家银行工作的人士透露,除支付给银行的中间费用外,保险公司另外给予银行工作人员较高提成,而银行的工作人员则按一定比例给自己所在的支行或代理网点的负责人“分润”。
明明是去银行存款,可到头来却“存”成了保险。这其中大多数人都觉得“被骗”,只有少数人认为,银行保险值得购买。那么,如果真想购买银行保险,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防范被“忽悠”呢?
消费者在银行购买保险产品时,要注意以下六点:一是要索要并认真阅读“投保前风险提示书”;二是要认真了解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和免除责任等事项;三是要了解分红保险的保单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万能保险在最低保证利率之上的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四是要了解购买保险产品以后退保是要有损失的;五是要了解保险产品有10天的犹豫期,即自消费者签收保单之日起10日内退保,如未发生保险金给付,保险公司在扣除工本费后,可全部退还消费者所缴纳的保险费;六是要了解购买的保险产品是一次性缴费还是分期缴费。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