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文化和消费习惯等的不同,外资险企在中国市场上总是显得力不从心,但是面对着这么一大块蛋糕,又有丰泰保险公司成功运营的案例,不少外资仍是跃跃欲试。美国高盛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高盛”)在收购泰康人寿12.02%的股权后,健康之路走得并不顺心。
中国保监会3月11日发布公告,批准美国高盛收购泰康人寿1.02亿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的12.02%。
保监会公告显示,批准安盛人寿有限公司(AXALifeLtd.)将其持有的泰康人寿1.33亿股转让。其中,840万股股份转让给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217万股让给新政泰达投资有限公司,10248万股股转让给高盛集团有限公司。
转让完成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持有泰康人寿14.98%股权,新政泰达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0.90%,高盛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2.02%。安盛人寿全身退出。
2006年,法国安盛斥资100亿美元收购了泰康人寿的外资股东丰泰保险,从而将丰泰保险所持泰康人寿股权纳入囊中。
不过,根据保监会发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规定,两个以上的保险公司受同一机构控制或者相互之间存在控制关系的,则要求其不得经营存在利益冲突或者竞争关系的同类保险业务。而安盛除了所持泰康人寿股权外,还是合资寿险公司金盛保险的外资股东,持有51%的股权,因此不符合保监会的政策,安盛不得不出售泰康人寿股权。
2009年11月,安盛宣布将出售所持泰康人寿15.6%股权,淡马锡控股、美国私募股权公司黑石集团(百仕通)和美国私募投资巨头KKR,都对泰康人寿股权颇有兴趣,成为首轮竞购者。不过,经过一轮竞标后,高盛胜出。
截至2010年底,泰康人寿实现保费收入867.65亿元,同比增长29%;预计税后利润21亿元。
“在短期内,中国健康险不可能是一项赚钱的业务。但是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健康险的赔付率是可以得到控制的,保险公司也是可以获得利润的。”安盛财险亚太区健康险市场总监斯蒂文(StephenRyan)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即使是在安盛健康险和守护者健康险这样的老牌专业健康险机构,健康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也达到95%左右。
斯蒂文负责安盛财险亚太区健康新业务策略计划、市场及消费在研究等工作,加入安盛财险亚太区之前,曾在英国安盛健康险公司和守护者健康险公司工作,拥有16年的专业医疗护理及健康险相关从业经验。
2006年,法国安盛以79亿欧元现金完成对瑞士丰泰保险100%股权的收购。如今,丰泰保险成为其进军中国健康险市场的通道。继2009年3月在中国市场推出“卓越环球个人医疗保障计划”后,11月25日,丰泰保险又推出“卓越环球团体医疗保障计划”,能够为企业员工及其家属提供住院、门诊、牙科、健康检查等综合保障,且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医疗网络实现免现金支付服务,各项保障最高保额累计可达1822万元。
斯蒂文相信中国健康险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他透露,截至今年前3个季度,依靠“卓越环球个人医疗保障计划”,丰泰保险的健康险市场份额已经排名上海外资财险第二位。
如何更好地获取本地医疗资源,是商业健康险经营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与国内保险公司试图通过股权投资来掌握医疗资源的模式截然不同,斯蒂文否定了安盛集团在中国投资医疗机构的可能性。
斯蒂文表示:“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保险公司很难从医疗机构的投资中取得好回报,对健康险实际经营带来的好处也十分有限。我们会通过丰泰保险在中国的团队、国际第三方机构在中国的平台,实现健康险市场的拓展。”
为了鼓励中国的企业为员工及其家属投保健康险,丰泰保险将采取差异化的核保方式。当投保成员达到50名时,丰泰保险可提供定制专属计划的服务;当投保成员超过20人时,可提供承担受保前病症的核保方式;当投保成员少于6名时,每个被保险人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医学核保。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健康险市场的领跑者,不局限于保费规模领先,而是在设计产品、理赔服务和附加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同。”斯蒂文对拓展中国健康险市场充满信心。
早在1989年,安盛集团已在中国布局。然而在亚洲地区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中,安盛显然没有找到感觉。
2006年,安盛集团收购了瑞士信贷集团旗下的丰泰保险,从而全盘接手丰泰在中国的财产险分公司及其在泰康人寿的股权。不过,收购之后,丰泰保险在中国的保险业务依然不尽如人意。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从2009—2011年丰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均出现了亏损,其三年总净亏损达3500多万人民币。
2009年,安盛又失去了收购当时已经亏损严重的中华联合财险的机会。安盛保险大中华区域行政总裁谷豪明曾表示,安盛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与其他外资保险公司有所不同,并不追求利基市场(份额不大,但利润高、需要特殊技术才能进入市场),而是追求大众市场,希望成为大众的保险公司。
在安盛旗下几家保险公司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要算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保监会成立后批准的首家寿险公司,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家中法合资的寿险公司,金盛人寿一直是我国唯一的外资持股超过50%的寿险公司。安盛与中国五矿集团分别持有51%与49%的股权。
然而成立13年以来,金盛人寿只有在2007年实现了盈利,其余年份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据金盛人寿2011年报,其历年累计综合亏损额已经高达8.87亿元。其中2009-2011年三年就亏掉了3.95亿元,占历年亏损额的44.5%。
有媒体评价,与其他保险公司相比金盛人寿在银行渠道方面的劣势更为明显,再加上其没有很好的利用与五矿所带来的资源优势,所以导致这家合资公司发展不畅。
2012年7月6日,金盛人寿被“工银安盛”取代,工行成了大老板,掌握着60%的股权。而安盛与五矿则分别持有27.5%与12.5%的股权。
“我们曾做过考虑,是要51%的股权还是追求更大的空间。”安盛集团董事长亨利•德•卡斯特对《英才》记者表示:“最终我们还是决定追求更大的空间”。
在卡斯特看来放弃了绝对控股权而与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合作更加有利于这家公司的长远发展。
“新的合资公司在第一个月的业绩增长非常迅速。”卡斯特说。工行安盛的发展速度不仅体现业绩的变化上,还表现在其网点的迅速增加。短短的5个月内,在北京、上海、山东、河北等地工银安盛的分公司相继成立。更有工银安盛内部人士透露,公司甚至定下了目标将在未来三年内做到国内寿险市场的前七名。
然而,在中国发展多年的安盛也并非没有任何大的战果。2012年11月,安盛宣布公司完成了收购汇丰银行在香港的一般保险业务。由此安盛成为了香港最大财产保险公司。在保险业务以外安盛集团还在积极涉足其他领域。
此外,2007年,安盛集团旗下资产管理公司和浦发银行(600000,股吧)、上海盛融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了浦银安盛基金公司,正式涉足中国资产管理领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30日,浦银安盛旗下全部基金均战胜了业绩基准,所有主动型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均取得正收益。延续了2011年的发展势头,并且公司的资产净值增加到了46.23亿元。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