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三届中国保险文化建设推进会在滨海城市大连召开。本次大会以保险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为载体,通过微电影、公益广告灯形式展现,从多个视角阐释了保险文化的现在与未来,引起了社会多方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正是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今年以来,保险监管层在“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监管思路引导下,大力推进保险行业文化建设,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改善行业形象。
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保险学会以及保险公司的嘉宾,针对“尽快推进保险文化建设”、“完善保险核心价值理念”等内容进行了讨论,纷纷表示先进的行业文化是保险业的“灵魂”,并提出将大力推动全行业的文化自觉,为最终实现保险行业文化的自我创建、提升保险全行业的“软实力”而共同努力。
“保险行业作为新兴的蓬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加强文化建设尤为迫切。”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孙沛城在会上指出,保险文化能够体现保险业的社会责任,加强文化建设有助于从理念上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思考和做好保险工作。
当前,保险监管文化的核心诉求集中在监管为民、依法监管、创新进取、科学审慎、公正严明、务实高效等方面;保险行业文化的核心诉求集中在诚信、服务、责任、专业、合规、稳健、创新等方面,这基本上反映了保险业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要求。
孙沛城强调,保险文化建设是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加强保险文化建设能够凸显保险有别于其他金融行业的特殊价值,可以直接将行业“软实力”转换成为“硬实力”,有利于促进解决保险业存在的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理赔难、销售误导等突出问题,从而更好地保护广大保险消费者的利益,树立良好的行业风貌,改善和提升行业形象。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治超认为,保险业是维护企业家精神和家庭财务持续的事业,保险文化不仅仅是口头的,更需要知行合一,努力去信、解、行、证。
与会代表表示,要重塑保险业的社会形象,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推动全行业的文化自觉,在自我觉醒的前提下,使全体从业人员从文化角度对保险监管和保险经营中的问题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整改,最终实现保险行业文化的自我创建,从而提升保险全行业的“软实力”,以文化“软实力”落实促进发展的“硬道理”。
当前,中国保险业在金融领域尚处于落后态势,与国际保险业相比差距还非常巨大。中国保险业在发展上,仍面临着理念不认同等困境,这些困难是必然和暂时的,而转变增长方式是中国保险业目前的根本出路。
“保险文化是实现保险业后发优势的重要环节。”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在会上表示,不同时期的保险文化富于不同的内涵和价值。如今保险业进入转型时期,创新文化(300336,股吧)是实现保险业转型的巨大内涵和价值。保险文化是保险企业的灵魂和支柱,是实现保险业后发优势的重要环节。因此,只有先行建设保险创新文化,才能实现保险业的转型。
“实现保险业成功转型,要立足于国际化视野”。达信(北京)保险经纪公司总经理龙鼎信介绍说:“文化在国际保险中介市场中十分重要。我们公司全球企业文化包括时刻关注、实事求是、灵活高效、包容协作、诚实守信、全情投入等,并在全球推行以最高的道德与职业标准进行公司经营。全球任何员工都可通过网络或电话,实名或匿名拨打道德与合规热线。”
当前,中国保险中介市场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在市场占有率、专业化水平、教育培训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中国保险中介发展需要借鉴国外成熟保险中介的经营模式,逐步国际化。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在分工方面各有侧重,保险公司侧重于做好基础的保险风险承接及核保、核赔工作,而保险中介在产品和服务开发创新方面承担较多的工作。
保险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安排,也是人类社会几千年发展的精神文明成果,涉及到人们对生命意义、财产分配以及风险防范的认识、经验和应对策略。保险是个人的防护罩,是家庭的防火锁,也是社会的防火墙。做好保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键是要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用保险文化引领行业发展,用行业发展助推文化提升,达到双方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局面。
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智呈针对保险文化探源以及对完善保险文化建设制度保障提出了建议,他呼吁要在以下方面加以贯彻和改进:“坚持客户利益至上,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法制建设,约束政府行为,提升养老和健康保险事业商业化运营水平;树立风险意识,以风险管理创造行业价值;规范商业交易行为,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中国人寿副总裁张响贤提出,推进保险文化建设,思想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在保险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说得多、做得少的问题,要想真正推动中国保险文化建设,必须在强化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上下工夫,做到真抓实干。其次,企业文化都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目前在保险文化建设中存在着特征不够鲜明、重点不够突出的问题,要想真正推动中国保险文化建设,必须在强化自身的行业特征上下工夫,突出抓好服务文化建设。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丰富的实践活动。目前在保险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的问题,要想真正推动中国保险文化建设,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深入实践、深入群众上下工夫。
“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经济的强大、实力的增强,还需要文化的繁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为中国保险业实现从新兴保险大国向世界保险强国的转变,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历史时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并称建设先进的保险文化对于保险企业把握战略机遇期、推进科学健康发展意义尤其深远。
王滨说,先进的文化是保险企业的创业之基、立业之本、展业之源、兴业之魂。当前,保险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是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稳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准确理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诚信合规经营的企业文化,牢固树立以消费者利益为根本的价值观,正是保险企业当前最迫切的发展要务。
相对于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硬实力”而言,企业文化作为“软实力”在保险企业发展过程中无疑拥有更强大的渗透力、传播力、凝聚力、能动力和创造力。对于企业文化在保险机构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提升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提升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培育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保险企业文化,提升保险企业文化“软实力”,以文化“软实力”落实转型发展的“硬道理”,已成为保险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需要。
归根到底,保险企业做强做优考验的是管理智慧、管理哲学和管理文化,而管理文化是主线,是核心的内生因素。保险企业在现阶段,必须培育干事创业、攻坚克难、追求卓越、激情澎湃的管理文化。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