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要不要买医疗险?医疗险和重疾险有何区别?要不要多买几份医疗险?买医疗险如何避坑?短期医疗险好还是长期医疗险好?其实不仅仅只是疫情防控期间需要买保险,我们在没有特殊时期情况下也要买保险。
那么正值疫情期间新冠肺炎能理赔吗?不少消费者关注现有的保险是否涵盖新冠肺炎责任?
对于费用补偿型
医疗保险,可对因治疗疾病产生的诊疗费、住院费、药品费、手术费等医疗费用进行费用报销,比如
百万医疗险。在这次疫情当中,国家已经兜底新冠肺炎的治疗费用,无论确诊和疑似病人均可享受免费救治。根据损失补偿原则,已由国家或政府承担的医疗费用,
保险公司不再进行赔付。而因新冠肺炎引起的并发症、后遗症所导致的医疗费用,可依据保险合同约定进行理赔。
对于定额给付型医疗保险,比如住院津贴,无论政府是否承担了治疗费用,均可依据保险合同约定进行理赔。
除医疗险外,针对此次疫情,其他类型的商业
健康险同样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对由于确诊新冠肺炎导致的误工损失,可根据条款约定通过疾病险赔付,部分疾病险包含身故、全残责任,也可对因新冠肺炎导致的身故、全残进行赔付。由于新冠肺炎目前尚不在市面上任何重疾险产品的疾病列表中,确诊后一般无法得到赔付。但由新冠肺炎引起的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深度昏迷等,一旦确诊,重疾险则可以进行全额赔付。为更好地应对疫情,多家保险公司通过责任扩展的方式,将新冠肺炎责任纳入保障范围,提升保险保障水平。
而且银保监会已经发了相关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开发缺乏定价基础的、专项的新冠肺炎保险产品,但是可以适当拓展保险的责任,发挥保险保障的功能,所以各家保险公司很多保险产品拓展了相关责任,包括部分重疾险增加了新冠肺炎的额外赔付,还有一些产品针对新冠肺炎取消了等待期限制。
那么百万医疗险如何搭配?目前,市场上医疗险以一年期为主,一般可以每年重新
投保或者是一定期限内保证续保,能够保证消费者中短期内的医疗保障需求,但的确存在产品停售或导致消费者保障断档的风险。
医疗险之所以以短期为主,主要是考虑到产品的稳定性。这与产品的价格有很大关系,如果定价过低,不能够应对未来的一些医疗成本或通胀风险,甚至可能本身的定价是低于这种疾病发生率和费用额度的,那产品的稳定性就会有问题。
2019年11月,健康险新规正式发布。其中,明确保险公司可以在保险产品中约定对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进行费率调整,并明确注明费率调整的触发条件。在健康险新规下,可以期待未来市场上有这样的长期医疗险推出。未来面对医疗通胀高企,产品整体赔付情况糟糕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报批时的触发条件,适当调整保费水平以维持医疗险的长期运营,同时帮助消费者实现了医疗保障长期不断档。
此外为满足客户的长期健康保障需求,建议消费者同时购买定额给付性质的长期重疾险和报销性质的百万医疗险。将长期重疾作为长期基础配备,保障罹患重疾后的大额支出和家庭收入损失,以百万医疗作为短期社保补充,保障更大范围的医疗费用支出。从满足消费者长期保障需求的角度,建议做好产品组合搭配,将长期疾病险与医疗险有机组合,加强保障力度。
目前市场主流重疾险形态来看,可保重疾数量高达100余种,轻症和中症已成为标配,多次赔付重疾盛行,覆盖人群广泛,保险期间最长可至终身,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长期健康保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