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只要您是社会的一份子,您就要为自己的健康着想。生病了要为自己的健康买单,既然健康成了社会的问题,但是为什么健康险公司却显得如此的薄弱呢?面对健康险公司形式不容乐观我们该怎么面对健康险呢?健康险可以为我们的健康买单吗?健康险的作用是什么呢?太多的疑问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究。
“在明年上半年我们还将陆续有3家分公司开业。”平安健康险销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值得玩味的是,2005年6月成立的平安健康险在今年1月才实现了保费收入“0”的突破。
而平安健康险“曲折”的发展也代表了国内四家专业健康险公司的集体“困惑”———2006年国内健康险的保费收入达到了376亿元,而其中四家专业健康险公司所贡献的保费收入才不过10亿元。规模小、发展缓慢,专业健康险公司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路在何方”?
从2005年开始,为了做更“专业的健康险”,保监会批复了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和瑞福德健康四家公司。但在记者与各家公司接触中,经营难成了他们口中欲言又止的共同境况。
昆仑健康副董事长夏洪超在电话中向记者感慨,健康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如何盈利目前都还没有算得上成功的案例,但未来市场蛋糕却是隔着一层玻璃可以看到的“光明”。健康险公司的发展面临着多层次、不确定性的共性难题。
从出生时开始,每家健康险公司面临的就是“一场艰难的较量”。除了专业健康险公司,目前42家寿险公司和35家财险公司同样也可以经营健康险业务。
“寿险产品更赚钱,而寿险公司通常是牺牲健康险业务的利润来捆绑销售寿险产品。与寿险公司相比,专业健康险公司在价格上很难有优势。”人保健康一位人士表示,可能同样的重疾险产品,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价格要比寿险的高上几十块、一百块钱。面对竞争压力,也有建议健康险业务也能设置一定准入门槛予以专营。
以往的社会医疗体系中,商业健康险与社会基本医疗险并未合理衔接。商业健康险的产品也未真正实现多样化,使得商业健康险作为医疗体系的补充定位依然模糊。而医疗环境的改善也并非一日之功,保险企业对医疗风险的掌控相对困难,专业健康险需在监管政策、医保政策允许的空间下抢夺市场份额,不可避免地面对政策调整风险。
除了外界的大环境影响外,健康险行业本身人才的匮乏也是导致健康险公司发展的绊脚石。与寿险业务长期性相比,健康险均单保费低,赔付频率高。人保健康北分理赔部副总经理陈睿认为,健康险公司目前很多人员是从寿险公司转来,但经营寿险的思路却容易成为健康险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除内部因素外,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发展还需要相关政策方面的支持。从成熟保险市场的经验来说,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初期,政府都会出台一些支持措施,如把部分法定医疗保险费用支付业务委托给保险公司来管理、对健康险的经营者和购买方均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但出台这样的政策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目前来看还比较遥远。
尽管面对健康险市场尚未被挖掘的“金矿”,专业健康险公司却处境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引进实力雄厚的外资合作伙伴,借鉴他们经营健康险业务的成功经验,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
人保健康早在2005年成立之初就引进了欧洲最大的商业健康险公司DKV,且保费收入年年攀高,并在同行中率先实现盈利,英国最大的健康险和保健提供商保柏公司及美国最大的健康险供应商维朋都曾多次明确表示正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择机进入中国健康险市场,此番平安健康又与南非健康险巨头Discovery牵手。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更多国际巨头进入中国健康险市场,专业健康险公司或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中央财大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教授认为,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发展,需要政策方面的配套支持。同期成立的养老险公司,其业务具有排他性,并且获得一定政策支持,刺激市场购买力的扩大。而健康险公司成立至今,并没有相应政策出台,需要与寿险、财险公司短兵相接。
从产品上看,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可以销售健康险产品,寿险公司的业务范围本身就涵盖了健康险业务,就连财产险公司也可以经营短期健康险产品。
在国外成熟的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也就成了国内专业健康险公司期望的解决方案。通过将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共同的风险分担机制,让医疗机构主动控制医疗费用。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健康险公司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即费率制定的精算基础、产品开发和销售成本以及对医疗服务提供机构的管理。“如果专做健康险业务的专业健康险公司不能有效控制费用赔付风险,实现合理的利润创造模式就很难实现。”拱手送人。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