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理财市场持续低迷,不少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保险产品。作为以保障为本质的理财产品,保险虽然不具备高收入的特质,却因其稳定、保本而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各大保险公司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推出各种类型的保险新品。那么,对于这些保险新品,市场反应又如何呢?
新品保障保额有亮点
记者从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受到市场影响,具备投资功能的险种已经不再倍受瞩目,反而是偏保障型的险种更顺应市场需求。“这可能与日益受关注的养老话题有关。”友邦保险江苏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回归保障才是保险业发展的趋势。该公司新推的“友邦全佑一生七合一保障计划,就集身故、全残、老年护理、癌症康复、疾病终末期、重疾分级保障、意外综合保障为一体。相较于之前推出的寿险产品,保障最为齐全。
另外,在保额的提升上,新产品也有所体现。据了解,以部分寿险产品的费率计算,年缴纳保费3000元左右,人身保障一般在50万-80万元。
“保额不足一直是国内寿险产品的瓶颈。”一名业内人士表示,而随着保障功能的回归,保额也得到提升。以太平洋寿险新推的一款定期寿险为例,30岁投保,年缴保费1100元,分期20年缴清,最高可享100万元保障,包括意外身故或意外全残保障、非意外身故或非意外全残保障。
高端险可“资产保全”
在回归保障的同时,保险公司也开始“进军”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的高端收入客户。如近期保险市场面世的国寿新康宁、太平人寿“金生恒赢”、“南水一号”、泰康爱家之约等均颇受欢迎。
50岁的章先生是一名私营企业主,上周为12岁的儿子购买了一款年缴保费20万,10年缴期的高端保险,总价200万的保费足以纳入“富人险”的行列。其保障范围是:如果这期间章先生出现身故、重大疾病、医疗、全残等情况,则次年起保费不用缴纳,该份保险一样生效;若其儿子出险,单次保额100万元以上,继续缴保费后,保险合同可延续;若未出险,不仅可以返还本金,还可领取创业基金、生育基金、养老金。
根据《保险法》规定,受益人领取保险金受法律保护,保险资金不能被抵债。一旦企业破产,这将成为企业主的资产保全工具。“而这一功能,恰好是银行存款、理财产品所不能实现的。”一名资深保险师介绍说。
保险公司大打“婚姻”牌
“生活需要未雨绸缪,婚姻也需要经营,把‘爱你一生’从口头承诺换成一份有效约定?这不是天方夜谭——近日闪亮上市的‘某某公司爱你一生婚姻保障计划’将为婚姻增添幸福砝码……”这是某保险公司近日上市一款婚姻保险的推广广告,妻子作为被保险人,由丈夫购买保险;即便离婚,保单利益也将由妻子享有。
按照这款产品的宣传案例分析,一对事业有成的30岁新婚夫妇,丈夫选择一次性交纳50万元,为妻子购买50年期的这款产品,契约约定保单所有权益归妻子享有。第五年全部保费50万元进入万能账户开始累积生息,第五十年累积金额将高达400万元。同时,丈夫在66周岁之前还可享受120万的意外身故或全残保障。其间,不管这段婚姻是否持续,这份保险的受益者归属于妻子。
不过,对于自己是否考虑购买,大家基本表示沉默。“保险真的能够保全婚姻吗?”一位打算10月3日结婚的准新娘说,这类保险仅仅只能满足女性的心理需求罢了。众所周知,婚姻靠感情来维系,寄希望于一份保险单来保证婚姻的长久美满,显得一厢情愿了。
买保险可不宜扎堆
虽然保险新品扎堆,但保险专家提醒,投保人在新品频发时投保,更要擦亮眼睛,切忌跟风投保。以婚姻保险为例,在国外婚姻保险以婚姻的存续为保险标的,侧重通过保险的手段保全婚姻。如果在保险期间内,夫妻一方不幸身故,另一方可以领到保险公司的抚恤金;如果婚姻存续达到保单规定的条件,还可以领到保险公司给付的保险金。相反,如果中途离婚,保险公司会选择给予被遗弃者以相应保障。而国内的“婚姻保险”更关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的健康生存状况。保单规定被保险人为妻子,投保人可为被保险人本人或被保险人的近亲属。这类保险一般规定如果婚变,退保金只能归属女方,并采用了特别约定方式对失败婚姻中的弱者\(多数为女性和小孩\)给予经济补偿,以避免更多“单亲贫困母亲”等现象的出现。
“有的客户,看朋友买了什么险种,自己就买什么,却往往买了并不合适的产品。”信诚人寿江苏分公司一名曹姓负责人建议,在制定保险计划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结合对未来预期通过专业人士量身定做,“现在大多保险公司都能够提供一对一制定保障计划的服务,应多听专家建议,保费方面也应量力而行。”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