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险行业的核保核赔越发显示出规范的重要性。相差不多的产品,但在不同保险公司,人身险核保考核指标差距是很大的。因此,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争议和不满。前不久的“重疾险事件”,一定程度上源于没有行业标准可以参考。同时,保险行业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也造成保险欺诈、逆选择和重复投保、理赔等道德风险存在。
如果涉及重大问题理赔案,消费者可以获取保险行业协会出具的行业意见函,还可以得到协会组织的专家委员会对理赔投诉、理赔争议案件所出具的专业意见。
人身险核保考核指标,保险行业协会有了话语权。
上周六,14家寿险公司成为首批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身险核保考核指标工作部成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身保险核保核赔工作部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尽管与总数为42家的寿险公司在数量上还有很大差距,但这毕竟拉开了保险行业要打造核保核赔专业化平台建设的序幕。同时,这也是针对"重疾险事件",保监会将推出的五项举措之一。
据悉,中国保监会历来重视核保核赔的专业化建设。保险行业协会早在2003年就召开了人身险核保考核指标的专业座谈会,加强核保核赔人员及核保核赔业务管理部门的交流,并一直致力于推动成立专业化的核保核赔委员会,借此推进人身险核保考核指标的专业化建设。今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提出创新是解决保险业突出问题的金钥匙,这为保险行业通过两核专业化建设带动行业创新解决理赔难和失信等问题提供了有利环境。
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制度处处长王治超提醒说,核保核赔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一名合格的核保或核赔人员必须具有保险、法律、医学、金融财务,甚至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目前,从事两核的人员可谓“五花八门”,有学保险的,有当过律师、医生的,也有做过刑侦工作的,但全面接受过核保核赔专业技能培训的还不多。
人身保险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很多问题需要通过核保核赔的专业化建设来解决,但又不能一蹴而就。王治超透露,保险行业将建立中国人身保险两核标准以及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提升行业两核水平;还将建立行业内两核信息交换机制以及建立定点医院和认可医生制度。
据悉,第一批人人身险核保考核指标核赔师的资格将通过公司推荐、行业评选、考试的方式特别认可产生。中国保险行业人身险核保考核指标赔师的资格考试,将纳入"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体系。
我国保险行业今年将迎来自己的首批人身保险核保师、核赔师;一旦消费者与保险公司就保险产品理赔问题发生争议标的额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将由人身保险小额理赔争端调停机制解决,消费者无需花钱。
9月7日-8日,第一届中国人身险核保考核指标年会在京召开,会议旨在推进中国人身保险核保核赔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并就首批人身险核保师、核赔师资格认证办法、重大疾病保险、专业调停制度等行业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是自今年4月8日中国人身保险核保核赔工作部成立后的首次年会。
来自会议的信息表明,首批中国人身险核保师、核赔师资格认证将采取推荐、考试、评审结合的办法,人员基本圈定为:连续从事核保、核赔专业工作5年以上,原则应该获得所在公司首席或首席助理核保、核赔作业授权。已获得北美核保师协会(ALU)核保师或国际理赔师资格的,可由所在公司直接申请核保师、核赔师候选人资格。考试合格后,由资格考试评审委员会评审并报保监会备案、审批,合格人员将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发资格证书。
目前,人身险理赔纠纷时有发生,为此,人身险核保考核指标核赔工作部拟从行业的角度建立人身保险小额理赔争端调停机制,初步考虑对争议标的额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保险公司做出理赔结论一年内的案件进行调停,为保险公司和客户合理解决理赔纠纷提供除了法律诉讼、仲裁之外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