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以来,各地为了着力构筑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应退必退的动态管理运行机制,开展社会救济体系建设。
罗埠镇社会救助体系“筑”进百姓心坎
切实保障低保对象611人,做好低保边缘群众工作;发放各类救灾款147000元,积极实施农村特困户安居工程15户,并对安居工程对象进行全过程跟踪服务……这些记录着关系千家万户的惠民实事,传递着困难群众享受社会关爱的讯息。
近年来,罗埠镇努力把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逐年增加民生投入,不断完善以农村低保为主体、医疗救助为辅助、五保供养为补充,与救灾救济、慈善救助等工作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惠民、助民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37岁的吴小富是罗埠镇塘头郑村村民,2010年下半年,他被查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2011年8月、2012年2月他先后两次做了骨髓移植手术,但去年12月2日病情再次复发,不得不住院治疗。为治病,吴小富已花去医疗费80多万元。借遍了亲戚朋友,欠下许多债,可是病情并没有很好地恢复。
吴小富上有年近七旬的父母,下有两个年幼的女儿,其中大女儿10岁,小女儿刚满两周岁。两年前,吴小富的父亲又因患肺癌做了手术。家中两个主劳力患重病,这一家人的生活艰难可想而知。
在得知情况后,罗埠镇根据实际,积极为吴小富申请各类救助资金,春节前夕,让吴小富一家人感到温暖的是,就在他们为怎么过年而发愁时,先有市慈善总会给他家送来了5000元大病救助金,后有金西经济开发区商会给他家送来了会员企业捐助的3000元慰问金和两壶食用油、10公斤大米、两箱水果等。
“尽我们的力量,为他多申请点补助资金,让他感到社会的温暖,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罗埠镇民政助理员胡敬洪说。
据了解,为了着力构筑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应退必退的动态管理运行机制,罗埠镇切实做好低保管理工作,采取入户审核、民主评议和公示“三项制度”,确保低保工作的政策宣传、检查监督、资金发放“三到位”。
去年,该镇落实低保对象379户,611人,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低保对象368户,594人,其中城镇9户,10人,农村359户,584人,月救助金额为90775元,该镇低保制度进一步完善,在动态管理中覆盖面继续保持100%,累计发放低保款111.36万元。
太原市杏花岭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成效显著
2013年,春节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太原市杏花岭区区委书记魏民轻车简从,深入杨家峪街道淖马村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魏民书记先后深入到淖马村和种苗研发中心进行访谈,提出村里要加强村委班子建设,增强村委会自治能力,带领广大村民增收致富,在魏民书记的带领下,杏花岭区四大班子领导,700余名机关干部也纷纷深入各乡(街道),下田间,入社区,进村入户,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与基层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座谈,共商发家致富,收入翻番之良策。
在扑下身子到田间地头访民生,知民情的基础上,杏花岭区将工作重点放在了“解民事”上,通过三年来持续引深“访贫问寒”活动,为全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尤其是在认真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工作,积极探索健全临时救助制度,有力地保障因突发性、特殊性、临时性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城乡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有效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黑龙江省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近年来,我省社会救助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救助能力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突出为民谋利,保障基本民生,确保更多基层民众、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过上有尊严的祥和生活。
全省社会救助水平大幅提高。2012年全省城市低保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较上年分别增长了25.3%和19.3%;农村低保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分别增长了27.3%和1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增长了35.8%和31.6%,是低保、五保建制以来提标幅度最大的一年;进一步完善了医疗救助工作,有83%的县(市、区)实行了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结算,政策范围内救助比例达到了55%,最高封顶线达到5万元;临时救助制度深化落实,惠及了全省16.39万困难群众;开展了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救助活动,累计救助17.4万人。佳木斯市提升医疗救助效能的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哈尔滨市强化基层救助能力的做法在省内发挥了示范作用;伊春市建立低保审批“三级联审、听证评审”制度的做法,率先落实了动态管理要求,有效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问题。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