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资金错配难题,业内诸多保险公司正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求解。
如何解决资金配错难题呢?专家给出一下建议。
建议一:转变“负债驱动投资”思维
一直以来,保险资产管理主要是基于手中负债来配置投资标的,这一被动投资的做法是否需要改变,近期引发业内人士热烈讨论。
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解植春近期撰文称,应打破长期以来在保险业流行的负债驱动资产思维,今后既要提负债驱动资产,同时资产也要引导负债。
解植春认为,长期以来单纯提“负债驱动资产”的惯性思维,是形成负债成本高企、营销费用恶性竞争,并形成目前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的根源。从技术上讲,传统险比较容易产生承保利润,具有较高内涵价值,但在目前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下,从实际费率竞争以及一些精算假设的情况看,这种可能性也仅存在于技术和理论层面。
因此他认为保险公司需要低头看路,回归现实。要根本提升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依然要立足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同时思考“负债决定资产”和“资产引导负债”,运用“双轮驱动”,一方面不断创新销售渠道,在负债端降低保单获取成本;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资产配置端的投资有效性来决定寿险公司整体经营的策略。
建议二:争抢优质债权投资计划
在保险公司创造性地寻找与自身负债相匹配的投资实践中,债权投资成为一种较为成功的探索。
以太平资产为例。由太平资产管理牵头的南水北调系列债权投资计划,是险资最大单一投资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债权计划累计三期,投资规模合计将达550亿元。5月9日,太平人寿公布旗下“太平附加南水两全保险”5月份年化结算利率为5%。
据了解,南水北调债权投资计划以债权方式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提供融资,还款来源列入中央财政预算的全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等中央预算内财政收入,预期保底收益率高于同期国债收益。
以债权投资为代表的保险另类投资虽然基数较小,但增长潜力大。根据相关政策,保险公司投资于基础设施债权业务的比例限制为公司上季末总资产账面余额的20%。以全行业保险资产规模测算,全国范围内可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保险资金规模达到1.2万亿元。
事实证明,抢到一款优质的债权投资计划可为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减轻压力。不过,一位太平资产人士称,保险资金对投资标的要求极高,资管公司开展债权计划业务不仅注重追求项目质量,还要注意产品交易结构设计、产品的流动性以及项目后续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议三:增加长期债券数量
我国保险资金有一半以上是寿险资金,而寿险资金的综合平均负债期限通常在10年以上。10年以上的寿险合同很难找到10年期的投资项目,只能投资于现有选择中相对长期的品种,债券市场便是险资重要的配置场所。
据保监会披露,近十年我国保险资金45%~55%投资于债券市场。Wind资讯显示,截至5月9日,我国债券市场票面总量27.6万亿元,其中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债券票面总额占16.89%,1~3年的占20.81%,3~5年的23.82%,5~7年的占13.77%,7~10年的占13.45%,10年以上的债券票面总额仅3.1万亿,占11.26%。
由此可见,我国债券市场期限结构以1~5年中短期品种为主,10年以上的可供寿险资金配置的品种仅占一成,可供保险资金配置的15年以上投资品种更为稀少。
业内人士一直呼吁,建议调整债券市场结构,增加长期债券数量,如发行特别国债或者效仿新加坡发行专门针对保险资金等特殊投资者的长期债券。
不过,一家寿险资产管理人士对此亦有担忧,“财政部发行的50年长期债券中标利率仅4.25%,从现状来看,即便是长期国债的收益率都未必能满足保险公司要求。”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