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处透露,今年冬运前,哈尔滨市3614台客运车辆将全部安装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届时,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将得以遏制。
按照规定,长途客运车辆驾驶员白天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夜间不得超过2小时。行管部门于今年9月起在普通公路行驶里程达400公里、高速公路行驶里程达600公里的342台长途客运班车上安装了驾驶员身份识别仪,并为548名驾驶员发放了身份识别卡。
哈尔滨市运管处工作人员表示,身份识别仪与车内的GPS系统相连。当司机插入识别卡后,识别仪将记录并累加该司机的行驶时间。如果司机连续行驶时间超过规定时间,仪器就会发出语音提示,提示司机注意休息,同时将司机的超时运营信息上报至省GPS监控平台。当驾驶员累计驾驶时间距离规定时间还有10分钟时,系统会每分钟提示司机一次,直至驾驶员换班或车辆停靠休息。
据介绍,如驾驶员在开车前未插入身份识别卡,系统也将对其进行5次提示,若驾驶员仍照常驾驶,违规信息同样会上报至省GPS监控平台。对于接到提示仍未换班或停车休息,以及出现相互“串卡”,以减少行驶里程等行为的驾驶员,行管部门将把其列入行业黑名单,并视情节处以停运3年、5年或终身处罚。
目前,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正在全市3614台长途客运班车上全面铺开,全市近4000名客运车辆驾驶员也将于近期陆续领取身份识别卡。为何哈尔滨市交通部门如此重视对疲劳驾驶的遏制呢?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疲劳驾驶的危害,接下来,开心保小编就带您了解一下疲劳驾驶有哪些危害。
驾驶人疲劳时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驾驶人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则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小贴士:疲劳驾驶应对方法
疲劳,一般可分为身体疲劳和精神疲劳。从疲劳恢复时间来看,可分为急性疲劳、慢性疲劳和积蓄性疲劳。急性疲劳是由于日常劳动所引起的暂时疲劳,经过短期的休息,疲劳就会消失,正常驾驶疲劳就属于这一种。慢性疲劳是由于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而引起的,这种疲劳使劳动质量下降,影响身心健康,短暂休息不能消失。过度疲劳是由于多次疲劳和连续疲劳积聚形成,可能突然以某种病态表现出来,这种不能用短时间的睡眠来恢复,需要经过长时间休养和十分充足的睡眠进行恢复,否则这种过度疲劳会发展成慢性疲劳。驾驶人在出现过度疲劳和慢性疲劳时,都不宜驾驶车辆。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