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安全性高、稳定性强,国寿鸿泰两全保险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进入4月,工行、农行等北京十余家银行的上百个网点同时推出该产品。据了解,国寿“鸿盈”在温州一经推出便受到市民追捧,创下了一天销量过千万的业绩。
全新国寿鸿泰两全保险以往“三鸿”(鸿泰、鸿丰、鸿富)的整合升级版,与其他分红型保险产品相比,国寿“鸿盈”具有四大特点:零存整取,满期返还,既有保证的收益,又有额外的红利,让客户分享到中国人寿的经营成果;投保年龄范围拓宽,增加了客户选择余地,“三十日以上、七十周岁以下”的投保年龄范围为中老年消费者投资理财和建立保障提供了更多机会;交费灵活,能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在子女教育、养老储备等方面的需求;具有“高额保障,出行无忧”的特点,产品除具备疾病身故及意外身故保障外,还设计了乘坐火车、轮船、航班交通工具的3倍高额意外保障,为商旅出行解决了后顾之忧。
事后统计,2002年上半年,国寿鸿泰两全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40.8亿元,而当时中国人寿的全部保费收入不过733亿元,该险种实现的保费收入占公司全部保费收入比例接近一半,成为有据可查的销售最多的单一寿险产品之一。
国寿鸿泰两全保险的卖点突出,迎合了当时的市场需求--保本,免税(免交利息税),红利回报,上不封顶,保险保障(死亡风险保障),等等。
分红险极大地放大了国寿的规模。2002会计年度,中国人寿分红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共计人民币666.8亿元;截至2007年10月底,七成业务为分红险的中国人寿总资产已突破1.23万亿元,可运用投资资金已超过1万亿元。
继国寿鸿泰两全保险之后,中国人寿先后推出国寿鸿祥、国寿鸿鑫、国寿鸿瑞等系列分红保险,业内称之为国寿“鸿系列”。通过“鸿系列”分红保险,中国人寿一举扭转了节节败退的颓势,并小胜平安一筹。
从2001年下半年起,资本市场低迷、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下降,误导行为终于导致投连险的退保风波,平安备受挫折。到2004年2月份,根据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统计,在上海寿险市场上,中国人寿的份额重新上升为32.3%,平安降为28.75%。
不过,中国人寿并没有获得全胜。这批主要以五年期为主的分红险,将导致2007、2008年中国人寿面对最大的支付洪峰。
另外一面,分红险的分红难言满意。一位网友于网络上“晒”的数据称,2002年2月,该网友购买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应为“中国人寿”)营销员推荐“只赚不亏的好产品--国寿鸿泰两全保险”(鸿泰两=本金+保障+利息+红利)存款期限为5年。
2007年2月27日到期提取时,只拿到了本息11146.50元,比银行存款利息少了7元,比到时的鸿泰保险5年期宣传表上的“利息+分红=2043.48元”,少了896.98元。
分红险的分红居然少于同期的银行存款!换句话讲,除了少量的死亡保障之外,这笔钱存银行还比保险合算。更为恶劣的是,于分红险的销售过程中,部分代理人甚至宣称:选择买国寿鸿泰两全保险就是买中国人寿的原始股,而且每年还可以分红。这实际上是严重的误导。
如出一辙的,台湾市场也出现了投资型产品投诉大幅增加的问题。第一类是过分强调前几年高报酬,且诱导保户可提前赎回,完全未将资金可能被套牢风险告知保户;第二类是因投资型保单费用结构不合理,保户不明了初年度所缴的保险费被扣除高额的附加费用,等到接到保单账户价值的通知后,才发觉投资金额大幅缩水的争议。
国寿鸿泰两全保险产品。您可以选择一次性缴费或者是分期缴费,每次只要1000元就可以购买一份保险期间为五年、十年、十五年或二十年的国寿鸿泰两全保险。在期满后您可以领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给您的满期保险金和保单红利。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