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既然叫储蓄型保险,那么收益应该比较可观,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保险顾问张驰指出,指望中国人寿储蓄型保险大钱是行不通的。保监会明确规定,传统寿险的保单预定利率不得超过年复利的2.5%,因此,保险的分红部分是不确定的,投保人只能得到年化收益率2.5%的回报,还不如银行3个月的定期存款利率2.85%。
中国人寿储蓄型保险一般以10年为底限,各类储蓄型保险无论分红实际水平如何,往往只有持有时间超过20年时才会体现出积累与复利的效果。如果投保10年内退保,退的只是“现金价值”,加上回报,仍可能比不过本金,这使得中国人寿储蓄型保险一旦购买,便意味着长时间的资金冻结。在急需用钱的时候这类保险灵活性较差的劣势便一览无余,因此,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为避免影响家庭其他财务计划,应慎重选择中国人寿储蓄型保险。
他同时指出,中国人寿储蓄型保险险本质仍是保险,其拥有传统保障型寿险应有的保障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对被保险人的身故赔付保险金上。若被保险人不幸于合同生效之日起1年期满后身故,则保险公司将按保单的约定,给付身故保险金及红利。
在“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保险高峰会暨亚洲保险业竞争力排名研究报告发布”上,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李良温表示,中国人寿储蓄型保险通过平时积累资金,在未来需要时或者退休后提供一定经济支持,这本身就是一种保障。而其半强制性质,对未来保障也更加可靠。
李良温指出,在国内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保险作为金融服务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保险服务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保险结构问题。因此,发展仍是保险企业的第一要务。
当前,社会对中国人寿储蓄型保险投资型业务存在一些偏见。保险企业过度依赖投资实现盈利,认为只有风险性业务才能提供保障。李良温认为,这种理解过于狭隘和片面,按照经济学解释,人们进行储蓄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在于预防未来的不测之需,中国人寿储蓄型保险保险还带有半强制性质,相比个人自发储蓄行为要更为稳定的资金积累途径。因此,对未来保障也更加可靠。
李良温同时认为,从保险业的发展来看,相比储蓄型和投资型业务,纯保障型业务在积累资金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要想迅速形成一定资产规模,就需要非风险性业务做支撑,特别是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融通功能,就更需要保险业快速积累相应的资产规模,只有这样才能为整个经济建设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保险行业才能作大,保险机构作为长期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稳定作用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有时候保险是买了,忽视保险知识,会让你空有保障意识,却得不到保险的“好处”,等要理赔时才发现,一切都晚了。有人喜欢简单地用每年交的保费来比较保障的多少,以为保费越高,保障也就越高。其实有时候,高保费可能买不来高保障。
李先生今年35岁,不久前买了房子,一下就欠了银行(行情专区)一百多万元的贷款。李先生心想,幸亏自己有保障意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早就为自己买了保险,每年缴2万多元保费,一共交20年,加在一起有40多万元,这么多的保费,保障个房贷应该一点儿问题没有吧?结果,李先生算来算去,发现如果身故,这款保险只能赔付75万元,回想当初业务员口口声声说的“高保障”,李先生甚至怀疑自己搞错了。
其实,李先生没有注意到,自己买的这款保险是典型的中国人寿储蓄型保险,并不适合针对身故风险的保障。白白交这么多的保费,对他身故后家里的保障根本派不上多大用场。
由此可见,购买保险时,务必想清楚自己看重的是什么。就是明确投保的目的是为了长远未来的某一人生目的,比如养老或准备子女教育金,同时控制保费的支出,从而不影响家庭的其他财务计划,比如短期内有大额度的家庭开支或者家庭收入本来就不稳定的情况下,应该慎重选择中国人寿储蓄型保险。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