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从保险代理人那里听到的,还是从网上看到的,总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保险知识、保险观念。其中,不乏有用的干货,也难免有可能对我们决策产生负面影响的伪知识。
本文,小开就深扒很多被人先入为主的保险伪知识。希望帮助大家在投保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少花冤枉钱,用好保险这一金融工具,为我们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事实:在我国,保险公司很难倒闭,而且,就算真倒闭了,保单自有接盘侠。不论大小保险公司的保单,都可以放心持有!
我们国家对金融的管控非常严格,保险牌照也不是谁都能拿的到的。根据保险法第69条,设立一家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两亿人民币。即使是“小公司”,大部分的注册资本都是几十亿起的,而且具备强劲的股东背景和雄厚的资金。
不仅成立一家保险公司的门槛高,保险公司的经营还要接受保监会的严格监管,想要破产都很难。而且,即使一家保险公司真到了要破产的地步,保监会手中几百亿的保险保障基金也不会答应。因此,大可不必担心手中的保单因为保险公司破产而失效。
所以,在选择长期险时,产品的保障功能和性价比才是最重要的。
事实:保险公司并不惜赔。只要符合保险条款中的理赔条件,不管是哪个保险公司,都一定会赔,概无例外。
保险条款的关键保障内容,比如保障责任、免责条款,以及销售人员的销售误导才是买保险需要留意的地方。
以重疾险为例,无论是在网上买保险,还是在代理人那儿买,只要符合条款中重大疾病定义,就能获赔。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上绝大多数重疾险,都是有再保险公司参与再保险的。理赔款有再保险公司兜底,保险公司有故意不赔的必要吗?如果想不赔就不赔,不说保监不会答应,就是舆论媒体这一关也根本过不去。
保险公司不惜赔,但是也绝不滥赔。如果发生拒赔,原因不外乎3种:
①不在保险范围内;
②在保险范围内,但没有达到理赔条件;
③购买时没有如实告知。
还是以重疾险为例:如果不符合保险条款关于重疾的定义,或者投保时故意隐瞒严重既往病史,保险公司都是不会赔的。
换个角度想,如果买了重疾险,保险公司什么都给赔,没有任何尺度,那重疾险的价格成本也得贵到天上去。
事实:一定要谨慎对待健康告知,如果不如实告知严重既往病史,保险公司是可以拒赔的。
商业保险为了尽可能控制风险,减少未来的理赔纠纷,会要求被保险人投保时必须是健康体或符合一定条件的标准体。
这个“健康”,并不是谁说没事就没事,而是需要符合约定的核保要求。比如,职业、体重,以及是否有严重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
虽然不同产品的健康告知会有区别,但是对风险极高的健康问题,一般都是会拒保的。
为了尽快促成保单,在投保过程中,个别销售人员会说:健康告知随便填,投保过了两年一定会赔,依据是保险法有两年不可抗辩条款,会保护消费者的。
《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的实际规定是——超过两年后不能解除合同,不能解除合同等于一定能理赔吗?如果严重隐瞒告知,保险公司还是有权利拒赔的。
事实:不管是返还型保险还是消费型保险,保费中都有被消费掉的保障成本。而返还型保险,由于通货膨胀因素,会发现最后返的钱并不值钱。
买保险就是买保额,消费型保险才是正解。
以返还型重疾险为例,保险销售员在推销时皆宣称“有病看病,没病返钱”。不管是否出险,都能获得赔付。业务员讲的天花乱坠,看起来好像买保险不仅不花钱,还能赚钱,不像消费型保险,没出险钱就亏了。
如果信了,那可真就被套路了!
同样的保额,返还型保险的保费一般是消费型保险的2倍以上。我们先不考虑如果出险,返还型保险的保费实际上要比消费型多1倍以上。单纯从投资收益角度讲,如果拿高出的保费去理财,收益也会远高于返还型保险。
切记:买保险,保额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被返还等因素迷惑,背离了买保险的初衷。
事实:保障大而全的保险全家桶,非常不适合保费预算有限的家庭,保额也很难做足。
其实,买各项保障责任都可以独立投保的产品,根据需要搭配组合,才是最佳选择。
很多人喜欢这类保险:通过一张保单,就涵盖了重疾、终身寿险、意外、医疗等保障。保障倒是面面俱到,但这类保险,只是看起来很美。
很多 “全家桶式” 的保单,保障内容非常多。实际上,一方面捆绑了不必要的责任,另一方面,各个单项保障责任价格都很高,整体性价比偏低。这就导致了,有限的保费预算很难买到足够的保额。而买保险就是为了风险保障,保额才是关键因素。保额太低,保险的价值也要大打折扣。
所以,买保险没有必要追求大而全,反而应该选择保障责任简单,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根据需要组合投保,才能实现保障利益最大化。
①消费型重疾险:开心保优惠宝、百年康惠保、康惠保2020版、健康保2.0、少儿重疾险——复星联合妈咪宝贝;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