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有多份保险,理赔时会不会起冲突?

发布者:开心保保险|发布时间:2020-12-16 17:48:47

  很多保险小白对保险没有什么概念,认为保险都是一样的,区别不大。

  当我们想给自己和家人配置保障转移风险,却发现不知道该买什么保险,不知道什么样的保险产品适合自己和家人。

  这些险种都能解决什么问题,理赔时都能获赔吗?

  重疾险和医疗险都保疾病,为什么一个能拿到钱,一个只能报销?

  买寿险有什么用?反正自己也用不到!

  意外险都保什么,只要是意外都能赔钱吗?

  对于大家的种种疑问,小开今天就用一篇文章帮大家弄清楚,和大家说说不同类型的险种,都能提供哪些保障。

  一、重疾+医疗:大病风险

  重疾险和医疗险因为属于健康险,很容易被搞混,其实两者之间的差别还是有很大的。

  (1)重疾险

  重疾险主要用来保障约定的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等。

  当你不幸罹患保单上约定的重疾,保险公司就会根据保险合同约定一次性给付理赔金。

  这笔钱你可以随意支配,不论是用于住院治病的费用,还是病愈出院后的康复费用,不会让家人四处筹钱治病,也可以让我们更安心地养病。

  重疾险可以购买多份,只要同时罹患符合条款内的疾病,都可以获赔,能累计赔付。

  毕竟,重疾险最大的作用就是弥补收入损失。

  想象一下,如果作为家庭经济支柱,患病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恢复期,这期间无法工作,而家里的生活还要继续,房贷也要正常偿还。

  这时重疾险赔的钱就发挥作用了,它可以保障家里的生活条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 重疾险的种类:线上消费型/线下返还型

  有人认为消费型重疾险便宜,能将保障杠杆做到最高,一旦发生重疾时,能赔付很高的保额;

  也有人认为返还型重疾险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缴纳一定期限的利息是按复利计算,可谓是「有病治病,没病返钱」。

  小开不得不泼下冷水,返还型重疾险虽然听起来很好,但这类产品保费一般很高,且收益很难达到预期,最关键的是花的钱多,但保障很可能不全。

  我们以30周岁男性为例,同样的保额、保障期限、缴费年限,保障责任也类似,但每年要交的保费却相差3倍!

  如果有房贷、车贷,小开建议首选消费型重疾险,消费型重疾险和车险有点类似,每年缴纳不算太高的保费,却可以撬动很高的保额。

  至于所谓的理财收益,可能不会如你想得那般美好,任何时候别忘了,保险的本质是保障而非理财。

  (2)医疗险

  医疗险主要分为两类:小额医疗险、百万医疗险。

  小额医疗险通常保额上限在1-2万,有100~500左右的免赔额;

  而百万医疗险的保额上限一般在400万左右,免赔额则通常为1万。

  不过,医疗险是报销型的产品,即在产品的保额内,花多少报销多少,报销的总额不会超过自己花费的总金额。

  所以,买了百万医疗险并不意味着生病住院就可以拿到百万保额,这点和重疾险是不同的。

  在百万医疗险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免赔额的限制,除去医保报销后,超过免赔额部分的费用才能报销。

  例如因病住院,除去医保报销后,花费了5万元,百万医疗险能报销的上限就是4万元。

  而且医疗险属于报销型产品,除了小额医疗险+百万医疗险为互补外,不建议多份购买,因为无法享受多次医疗报销。

  但是大家也千万不要觉得百万医疗险不实用。

  百万医疗险是为了解决大病医疗风险的,虽然免赔额比较高,但保费低、保额高,不限疾病种类、疾病程度和治疗方式,在扣除免赔额后,基本能把住院医疗费都给报销了,可以说是一种小投入大保障的保险。

  综上所述:

  医疗险、重疾险同属于健康保障类保险,但是两者的作用却大有不同,一类是报销型,主要作用适用于看病治病;

  另一类给付型,主要作用是用于弥补收入损失,二者不仅不冲突,还互为补充。

  二、寿险:身故风险

  寿险保障是最简单的,达到身故或全残,就会给一笔钱。

  最常见的寿险主要有终身寿险和定期寿险。

  终身寿险保障的是终身,早晚都会拿到这笔钱,但是这类保险一般保费都比较高,如果想要做为遗产继承的话,可以考虑配置终身寿险;

  有养老规划的话,可以通过购买增额终身寿险来实现。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实用的还是定期寿险。

  它保障的是某个时期内的身故风险,保障期间是我们自主选择的,通常保障20年、30年、至60岁/70岁,保费相对便宜,几百块钱就可以撬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保额。

  现在的中青年一般都有房贷车贷要还,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责任非常重。

  在人生风险最高的阶段,定期寿险表现出的杠杆则非常高。

  寿险是以人的生命为标尺的,只要在购买时健康告知里没有问询已投保的最大保额,或者即使问询了但没有超出的话,是可以多份购买的,理赔互不冲突。

  有了定期寿险,可以让我们有房贷、车贷,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安心工作和生活,不用担心万一不幸风险来临,家人的生活难以维持。

  三、意外险:意外风险

  意外险的保障责任主要分为:意外身故/伤残、意外医疗。

  意外身故/伤残是指因意外导致的身故、伤残。

  身故是意外险的身故保额保多少就赔偿多少;伤残则是按伤残程度确定赔偿比例的。

  国家规定残疾一共分为10级,10级最轻,1级最重;10级伤残赔偿保额的10%,1级赔偿100%保额。

  意外医疗则是指保障期间因意外导致的住院医疗,这一部分属于报销型产品,按照实际花费对应发票报销,和上面说到的医疗险类似。

  所以,如果是意外导致的住院治疗,通常意外险或小额医疗险先保险,二者一般报销的范围不能重叠。

  利用意外险报销完成的部分,就不能再重复用医疗险报销了,但额外赔付的住院津贴不受限制。

  意外险对老人和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的意外出险几率很高,如跌打损伤、猫爪狗咬、烧伤烫伤等。

  生活中意外无处不在,若发生意外身故或伤残,对家庭的打击非常大,而且意外险的保费也很低,所以最好给全家人都买上。

  四、小结

  保险的种类不同,它们的作用也不同,千万不要认为一张保单什么都能保。

  另外,买保险一定要根据自己选择的险种、家庭经济状况、实际需求等来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买到「性价比最合适」的产品。

  有任何保险疑问,可以咨询我们专业的保顾团队,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轻松帮你选出合适自己的保险。

推荐阅读

换城市工作,社保转移一定要注意!

换城市工作,社保转移一定要注意!

康惠保&瑞泰瑞盈,谁才是纯重疾保障的性价比头牌?

康惠保&瑞泰瑞盈,谁才是纯重疾保障的性价比头牌?

【定期寿险】什么是定期寿险?如何投保定期寿险?

【定期寿险】什么是定期寿险?如何投保定期寿险?

【意外险】意外险保什么?如何正确投保?

【意外险】意外险保什么?如何正确投保?

预约咨询

  • 问题类型:
  • 电话号码: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扫描下放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保险问答

生育险报销的具体条件和流程?
一、所需材料:身份证明、婚姻证明、生育证明、医疗费用票据及清单及其他材料。 二、报销流程:1.准备材料,2.提交申请:部分地区支持通过社保网上服务平台或手机APP进行线上申请,上传相关材料即可或者也可携带准备好的材料,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或生育保险定点医院窗口进行线下申请。3.审核材料,4.费用结算:审核通过后,社保经办机构会将报销费用直接转入参保人或其指定账户。若选择定点医院直接结算,则可在出院时直接刷卡结算生育医疗费用。
生育险交满多久,生孩子的时候可以报销?
根据规定,女性职工需要连续缴纳社保满一年以上,且需要满足生育政策规定,才能报销生育医疗费用,获得生育津贴。由于生育保险在各地规定不一,因此具体条件要以当地社保局的要求为准。
既往症是不是都不能赔?
不一定,需要分情况看。 如果是健康告知时隐瞒了病情,在后续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一旦调查出了既往症病史,就可能会此为由拒赔; 如果健康告知时如实告知,核保后正常或加费承保,后续因为该疾病出险了,一般可以正常理赔; 健康告知时如实告知,核保后正常或加费承保,后续疾病发展为其他疾病的,发展的疾病一般可正常理赔。
第三者责任是什么?
第三者责任保险常见于车险、旅游险、意外险等,是指被保险人由于自身的过错、疏忽等给第三方对象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依法或依惯例须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由保险人承担的保险。
老人有三高,可以买什么保险?
1.防癌险/防癌医疗险;2.惠民保(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3.意外险;4.特定疾病保险;5.终身寿险(储蓄型)。三高人群投保的关键是“风险转移”,优先覆盖最迫切的医疗费用风险,不必追求全面保障。同时,配合医生治疗、控制指标,能提高未来投保成功率。
查看更多>
正品保险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
管理总局许可
快捷投保

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
省心服务

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
安全可靠

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
品牌实力

品牌实力

13年 1000万用户选择
支付帮助
支付方式 支付说明
保单服务
保单查询 保单验真 变更与取消 保单寄送
理赔服务
理赔指南 理赔报案 理赔案例
服务中心
发票索取 常见问题 隐私声明

首次关注立得50积分首次关注立得50积分

下载开心保APP下载开心保APP

0/4
产品对比

扫码关注微信号

扫码关注微信号

扫码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意见反馈
产品对比关闭

最多可对比 4 款产品

您还没有添加对比产品
清空产品
已选0件产品 开始对比
意见反馈关闭

选择您遇到的问题类型或建议类型

产品
投保
支付
其他
0/500
提交
产品咨询或紧急问题,可联系在线客服或拨打4009-789-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