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 315 晚会,
央视又一次点名 **浏览器、**搜索上虚假医疗广告的问题。
小开记得,早在2016年,国家就要求过涉事平台进行整改,并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所产生的内容:
(图片来源: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
(图片来源: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
五年后 ,为什么依然会有这么多非法医疗广告霸占各大搜索页面?
一、虚假医疗广告再次卷土重来?
其实,这些年虚假医疗广告的“搜索”乱象从未消失过,随着技术的进步,甚至可以精准的推送到个人,从偷偷摸摸的小广告弹出到光明正大的告诉你:“来吧,我的精准客户!”
现在的骗子手段可谓太过高明,从虚假广告竞价排名,到冒用公立医院信息,还有一众养生节目……只要肯花钱买流量,自然会有人上当。
就在前几天,一个被戏称「神医宇宙」的视频从 B 站火到了全网:
(图片来源:B 站 up 主「薄凉少年呀」)
视频中几十位“神医”,分别打着中医、苗医、藏医的旗号,推荐着自家“百年祖传秘方”所制药品。
他们口中说着一模一样的台词:
“我翻来覆去地做了一个多月的思想斗争,最后啊,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小开严重怀疑他们可能出自同一培训机构)
“神医”们的“祖传秘方”可以针对心脏病、脑血栓、风湿病、糖尿病……甚至各种疑难杂症,不管你得什么病,只要吃他们的药都能治好。
一个个德高望重的专家形象,加上“洗脑式”的发言,很难不让有病患的人为之所动。
二、为什么这些小广告看起来比去医院更好使?
有病乱投医,迫切的心态是一方面。
但大多数得病的人不愿意去医院,究其根本,医疗费用太贵,就算接受了检查,面对高额的医药费,也会望而却步。三甲医院的医生、护士表情冰冷,没有那些作坊的“名医”态度好。
在心灰意冷之时,当看到那些铺天盖地的医疗广告时,大家很容易被感染,不管是啥,只要说的是和自己病症相符的就想先买来试一下吧。
最后的结果却是,不仅损失了治病救命的钱,还可能延误或加重了病情。
所以,小开想提醒大家,得了病还是要去正规的医院治疗,而不是抱着侥幸心理,试想下,国家投入如此多的医疗经费来研究攻克多年的疑难杂症,如果区区一个“祖传秘方”就可以搞定,那还费这功夫干什么呢?
假如真的是担心就医所要面临的高额医疗费,那小开觉得倒不如未雨绸缪,提前给自己和家人配置好合适的保险才是关键。
三、选择医院时,也要擦亮眼睛!
说到医院,小开也忍不住想提醒大家。
就医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公立医院,这点相信买过商业保险的人都会有简单的了解,保险报销或理赔的第一就是要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近几年来,关于不合法的民营医院违法经营行为频频曝光,各大民营医院不惜花费高价制作虚假广告欺骗患者。
还记得五年前么,那个年仅21岁的少年用自己的生命揭露了医疗竞价广告的内幕。
如今,打开360搜索引擎或UC浏览器的搜索页面,我们依然能看到关于常见病的广告推送。
“肝炎不转阴不收费”、“保证根治”、“保证治愈”这些急功近利的字眼误导急切就医的患者。
试问如果去的是正规医院,哪个医生敢对患者说保证治愈呢?
所以,生病住院一定要擦亮眼睛。
选择医疗水平高、管理先进、费用合理的医院,那里有专业医疗知识的医务人员和专业的医疗器具。
得到相对科学、合理、正确的检查和治疗,才更能获得保障。
这也是为什么保险公司规定被保险人就医时必须去公立医院才能报销。唯有这样才能确保被保险人获得合理的医疗服务和有效控制医疗费用风险。
小结:
医疗行业属于刚需,需求一直有,就一定会有人搜索,总想着利用这种钻空子的人也还会有。只有自己多长个心眼儿,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