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保险,在等待期内生病了,是不是一定就不赔了?”
在给大家科普保险的过程中,经常会收到小伙伴们给我发这样的留言。可见大家平时对这个等待期还是很“介意”的。
一、什么是等待期?
等待期又称为观察期或免责期,是指保险合同生效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使发生了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也不予赔偿。简单地说,买了保险,过了等待期后发生的才能赔。
保险公司对不同的险种和产品,设置的等待期有所不同:
▪ 重疾险的等待期一般是90-180天;
▪ 医疗险的等待期一般是30-60天,
▪ 定期寿险的等待期一般是90-180天;
▪ 意外险没有等待期,大多数在次日零点生效。
设置等待期是为了防止骗保或带病投保,因为很多人等到身体不适了才想起来买保险。
但保险公司毕竟是开门做生意的,谁都不想当冤大头,所以就在条款加上了等待期,这一点其实还是可以理解的。
简单总结:防止逆选择!
二、等待期出险,保险白买了吗?
买一份保险从来都不是结束,而是漫长的开始。
买保险我们最怕的不是保费贵,而是一旦出险了不能理赔。
对于等待期出险,不同的保险公司有不同的规定,投保的时候一定要弄清等待期,防止引起理赔纠纷。
01.等待期内,重疾险出险
通常来说,如果在等待期内生病,重疾险的影响最大。
如果在等待期内发生重疾,一般会有两种情况:
① 等待期内确诊
如果在等期待内确诊重疾,不管确诊前是否知道自己患病,都无法获得理赔。
② 等待期发病,等待期后确诊
但如果在等待期内检查出问题,等待期后才确诊重疾,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往往会引起理赔纠纷。
投保的重疾产品中条款只审核确诊时间,这种情况还是有机会获得理赔的。
例如某重疾条款中写着:在等待期后,被保人经医院 确诊初次发生 重大疾病,我们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
但反过来说,如果条款审核的是发病时间,则不能获得理赔。例如:在等待期后,被保人 首次发病,并经医院确诊首次患有重大疾病,我们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
等待期内发生轻症、中症,一般会有三种处理方式:
① 等待期内出险,返还保费 /现金价值,合同终止
大部分保险公司,只要等待期内确诊了轻症或中症,就会终止合同,退还保费或现金价值。
② 等待期内,罹患轻症不赔,合同继续有效
有些保险公司,如果罹患轻症不赔付,但重疾保障继续有效。
③ 等待期内出险,该疾病除外,其他责任继续有效
有些保险公司还是比较厚道的,如果身体有一些小毛病,该疾病除外责任,但其他方面依旧可以保障。
02.等待期内,医疗险出险
医疗险等待期内确诊疾病,这期间产生的费用保险公司不赔付,但是合同仍然有效,等待期后因其他原因发生医疗费用,仍可理赔。
注意:等待期内确诊疾病,不管治疗时间是不是发生在等待期内,保险公司都不会赔付。
03.等待期内,寿险出险
如果是等待期内因病身故,通常会退还已交保费,同时终止保险合同;但如果是因为意外导致的身故,通常是可以获得理赔的。
04.等待期内,意外险出险
意外险没有等待期,一般次日零点或几天后生效,只要是在合同生效后出险,符合条款规定,就能拿到赔付。
三、等待期有哪些误区?
01.等待期内不能去医院?
如果感到身体不舒服,千万不要为了扛过等待期而不去医院检查,如果因此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但如果你只是想要做些常规检查,那就建议过了等待期再去,不然在等待期内查出来疾病,就很有可能拿不到理赔了。
02.等待期内健康异常,需要补充告知
很多人投保时符合健康告知,等待期内去体检时发现异常,但是还没到出险的程度,那么是否要告知保险公司呢?
只要购买时做到了“如实告知”的原则,即使等待期内发生告知中的疾病,我们也无需告知保险公司。
四、如何避免等待期出险?
01.选等待期短的产品
在选择产品时,如果看重的两款产品保障内容、保费差不多,那么可以优先选择等待期短的,尽早享受保障。
02.选条款宽松的产品
除了等待期的时长以外,还可以优先选择等待期出险条款宽松的产品,这样即使在等待期内出险,起码其他保障还在。
03.避免等待期内体检
投保之后尽量避免去体检,以免影响到后续的理赔。 当然,如果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就诊,记住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04.保险趁早买
大家一定要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趁早买保险,身体健康风险是我们不可控制的,虽然大部分人都能顺利度过等待期,但是总会有一小部分人因为等待期内出险,导致无法顺利理赔。最后不仅这份保险没办法获得理赔,可能以后也买不了其他保险了。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