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相互宝发布公告,将于2022年1月28日24时正式停止运行,并提前安排了一系列转保方案。
然而,正值年前考核KPI的紧要关头,很多人当时都没空处理。拖着拖着,终于拖到了Deadline。
此时,距离 相互宝1月28日24时正式关停 仅剩1天。即便是有严重拖延症的小开也不得不认认真真思考一下:
• 相互宝的转保方案是啥,值不值得加入?
• 没了相互宝,以后的保障怎么办?
• 还需要买别的保险么?
趁着还有时间,快速给大家总结一下。
一、相互宝的转保方案,值得加入么?
在为期一个月的关停过渡期,相互宝做了以下3个安排:
▪ 发布公告开始,所有成员不参与分摊,关停前的2期分摊金由平台承担。
▪ 2022年1月28日前确诊的疾病,在180天内依然可以申请互助。
▪ 1月28日前可以免健康告知、免等待期转投一年期的重疾险或防癌险。
重点是第三条转保方案,转保的产品是「健康福」系列重疾险,由人保健康承保,根据不同的计划,对应不同产品,小开做了个简单的整理。
以 健康福重疾1号为例:
保障120种重疾、20种中症,40种轻症,最高赔付8次,累计赔付30万,与相互宝的互助金持平。
最大的优势就是转入时免健康告知、免等待期,还能享有3个月免费保障。
乍一看,相互宝给出的转保方案挺有诚意的,但很多事情经不起推敲,细想就能发现很多端倪。
01. 降低了保障额度
健康福重疾1号,保障范围扩大,但保额却大幅降低。
原本30万重疾互助金缩水成10万元重疾保额。保额太低,保障力度不足。
虽然加上中症和轻症,累计保额能与之前的保障持平,但想要获得全额保障明显不切实际。
02. 续保难
三款产品都是一年期重疾险,一般不保证续保。一旦产品下架,再购买其他就要重新健康告知与等待期,对年龄大的人很不友好。
而且,确诊过轻症/中症,再想续保/新买重疾险是很难的,除外承保、加费承保都是小事儿,更严重的是一辈子与重疾险无缘了。
03. 保费上涨
一年期重疾险的保费看似便宜,但随着年龄增长,保费会越来越贵,甚至会赶超长期重疾险。
总的来说,相互宝这次关停的补偿方案还算合格,但性价比差得有点多。
不管是从保额还是保障期限来看,转保方案都无法提供长久稳定的保障,很容易出现保障空窗期。因此,建议大家借此机会 重新梳理下自己的保障缺口,尽快配置好自己的保障。
二、相互宝关停,后续保障可以这样安排
01. 利用3个月免费保障过渡
转保产品的前3个月是免费的,那么我们可以大胆薅一次羊毛。临近首次扣款时间,再考虑继续投保或者退保。退保时只要通过支付宝app在线申请,合同即可解除。
PS:退出相互宝并加入重疾险没有最终的弹窗提示,谨慎操作。
02. 补充这两种健康保障。
当初加入相互宝,主要是为了规避重疾带来的经济风险,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重大疾病保险。
重疾险复杂、条款责任多,如果有搞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我们的顾问老师进行一对一解答。
其次就是医疗险。
医疗险可以报销住院过程中各种医疗费用,低免赔高保额不限医保目录范围,ICU、ECMO等高端医疗项目都能报销。
老牌医疗险§众安尊享一生2021互联网专属版本,延续了高性价比的优势。有以下亮点: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保额充足:重疾最高报销600万,自带质子重离子医疗。
可选责任丰富:包含重疾/轻症补偿金、特定疾病保险金、海外医疗等多达11种可选责任。
价格便宜、年龄限制宽松:最高70岁可投,30岁买基础保障293元/年,等待期最短仅30天。
配置完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起码能最大程度的规避掉因罹患重大疾病后带来的收入损失,还有就医过程中需要自掏腰包的高额自费药问题。
以上,是比较理想的方案。
但是对于很多当初加入相互宝的人来说,健康情况可能并不符合投保商业重疾或医疗。这个时候,小开建议大家可以关注下所在当地区的惠民保。
一百多元就能买到百万保额,不限身体情况、不限年龄、不限职业.....是医保的强力补充。
三、总结
相互宝关停,标志着网络互助平台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惠民保已经接起相互宝的大旗,在普惠和保障的路上越走越宽。
不过,相互宝也好、惠民保也好都是短期健康保障的辅助,面临的不可控因素都比较多。所以对于年轻、身体健康的朋友来说,尽早做好长期保障才更稳妥。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