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太切除多器官3个月后去世# 冲上热搜。
据报道,深圳一位77岁的老太太,被诊断为疑似患胰腺癌,手术后多次昏迷,三个月后去世。
老人辞世后,女儿打印病历,发现当初母亲的多个器官被切除,导致她进食和消化困难,故家属与医院产生了纠纷。
事情目前仍在调查中,而恰好是因为这件事,平日可能不常听说,但素有「癌症之王」称号的胰腺癌,也开始被大家关注起来。
在恶性肿瘤中,胰腺癌症状隐蔽但十分凶险,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都因胰腺癌身故。
胰腺癌为什么这么凶险?高危人群有哪些?我们能注意些什么呢?
一、胰腺癌为什么如此凶险?
胰腺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仅次于肝脏,是人体消化功能与代谢功能的重要参与者。
胰腺分泌的「胰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人体调节血糖的胰岛素也是它分泌的。
但是,胰腺的位置比较隐蔽,在腹腔身处,胃的后下方,一旦癌变,不仅发现难,还很容易被误诊。当患者因为不适就医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
据了解,胰腺癌有超60%的患者被误诊为胃病、胆囊炎,约88%的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乃至转移。
曾有视频博主在网络分享自己父亲患胰腺癌的经历,自己和家人都一度以为是消化不良,直至严重后就医才查出胰腺癌,此时病灶已经转移。
而父亲从确诊到去世,只有短短2个月的时间。
另一方面,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很差,它本身恶性程度高,治疗手段有限,还对化疗药容易产生耐药。
因此,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7%。
二、哪些人是胰腺癌高危人群?
胰腺癌难发现,难治疗,易转移,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持续上升,女性尤为明显。
那么,哪些人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呢?
01. 吸烟人群
作为目前唯一被公认的高危因素,吸烟的害处已经不必再多说。
有数据显示,烟民的胰腺癌发生率,是非烟民的两倍以上,而如果每天吸一包烟,且烟龄超过20年,胰腺癌发病率会更高。
02. 酗酒
除了吸烟外,酒精对胰脏的伤害,也是很大的。
酒精会家中胰腺的负担,刺激胰腺的胰酶,诱发胰腺炎,而慢性胰腺炎,会大幅增加胰腺癌的风险。
03. 家族病史或糖尿病等基础病
如果有胰腺癌家族病史,那么其他家庭城院罹患胰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数倍。
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发生率,是正常人的两倍;而胰腺癌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同样是正常人的两倍。
还有一个扎心的事实:
即使没有以上危险因素,如果年龄超过40岁,也是胰腺癌的高发人群。
三、出现这些症状,警惕胰腺癌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但并非完全无迹可寻,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就要警惕胰腺癌了:
01. 不明腹痛或腰背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胰腺癌的症状与胃病很类似,胰腺的位置在胃的后方,因此,腹部及背部区域的阵发性钝痛、闷胀,都要警惕胰腺癌。
而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也有可能是胰腺癌伪装的,要引起重视。
02. 非减肥原因的体重下降
如果近期没有刻意减肥或健身、改变饮食习惯等,却突然出现体重明显下降,也需要注意是否是胰腺问题引起的。
胰腺是重要的代谢协助器官,如果有胰腺癌隐患,体重下降会更明显。
小开也要提醒,很多重疾险在健康告知中也会问询这一项,即是否有非健身原因导致的体重下降。
就是因为莫名的体重明显下降,很大概率并不是因为「瘦了」,而是身体发出疾病的警示信号。
03. 血糖波动、黄疸症状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药物控制不理想的血糖波动,或没有家族病史的人突发糖尿病,需要注意排查胰腺癌。
另外,有90%的胰腺癌患者有黄疸症状,不能掉以轻心。
四、癌症预防,我们还可以做这些
01.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其实,无论是预防癌症,或者是其他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很重要的。
坚决戒掉烟酒,避免暴饮暴食,足量摄入水果蔬菜,保持规律作息与心情愉悦,都很重要。
控制体重,管理好血糖,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胰腺癌。
02. 定期做好癌症筛查
很多人不知道,普通的常规体检,可能查不出来癌症。
想要早防早治,还是建议定期进行癌症筛查。
尤其是胰腺癌高危人群,最好定期进行腹部B超,加查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
03. 提前进行风险保障
胰腺癌的手术费用,一般在8万至10万元之间,胆管支架手术费用会再贵一些,再加上术后的放化疗费用,这个数字还要更高。
其实,不只是胰腺癌,面对高额的癌症治疗费用,一个家庭很容易倾家荡产乃至债台高筑。
更不要提因为治疗癌症导致的误工、康复、照护等隐形经济损失了。
因此,提前做好风险保障很有必要,钱也许无法买命,但钱却能解决治病过程负担最重的经济问题。
给自己和家人一份呵护,面临风险,我们可以有更多从容。
保证续保20年,
最高报销800万,覆盖高额治疗费用↓↓↓
癌症赔付「无限次」,
弥补重疾带来的经济损失↓↓↓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