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期间,记者走访北京各大银行了解到,由于已经过了季末时点等原因,高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数量已经远没有3月底多,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基本在5%左右徘徊,长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保持在5.5%左右,6%的产品已经开始退出舞台。而此前的3月底,收益率在6%以上的理财产品还数不胜数。
如今已经难觅6%的产品了。而“宝宝军团”收益更有跌向5%的趋势;这背后的推手则是市场持续偏宽松的资金面。昨日,作为货币市场“风向标”的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意外出现逾百个基点的大跌至3.0%附近。专家指出,市场资金面松紧程度是影响理财产品收益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预计四月流动性将较三月有所趋紧,因此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望止跌企稳,但也再难出现春节前的高利率。投资方面,大额资金建议买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偏好投资者目前是配置股票型产品的一个好时点。
长假期间产品销售遇冷
近日,记者来到北三环附近的银行网点发现,多数银行没有前段时间热闹,前来办理银行业务和咨询理财产品的市民也比较少。以往银行业务大厅的桌上都会放着很多宣传单,如今也不见了踪影,办理现金业务的市民也不需要等候排队。记者注意到,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开始下降,特别是一些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更明显。
数据:本周理财产品平均预收益明显低于上周
来自普益财富数据显示,本周全国商业银行共发行了627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48%;明显低于上周的5.58%。
此前在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发现,预期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比比皆是。但是清明小长假期间,记者再次走访了这些银行却发现,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已经寥寥无几了。
源于宏观上衰退性宽松
作为货币市场“风向标”的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昨日意外出现过百个基点(BP)的大跌。除此之外,其余短期利率也纷纷走低,比如,隔夜回购利率也下行了20.14基点至2.736%。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尤其是在长假前发行的期限较短的理财产品往往收益率并没有那么高。例如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4月3日开始发售,一直到9日才结束,10日开始计息,等于越过了清明小长假,虽然表面上看预期年化收益率较高,但如将产品募集的空档期计算在内,实际收益率并没有这么高。而这类产品往往在发售初期就被抢光,想在发售期快结束的时候再买根本买不到。
建行的资深理财经理提醒,如果现在想要买理财产品,可以投资半年内的理财产品,9月底前到期,并可以在到期后再次购买3个月期限的产品,因为每年的3月底、6月底、9月底、12月底都是高收益理财产品频出的时间。
一位银行理财师也表示,不少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容易走进只关注预期收益率的误区,认为预期收益率越高越好。事实上,认购期的长短对产品实际收益率也会构成重要影响,投资者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对于资金流动性的需求有多大再谨慎选择。
招行一季度理财产品仅不到10%达到预期收益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