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2013年应对老龄化社会,为养老事业建言献策,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之一。新的社会福利政策下,我国将加大对福利的投资于扶持。
在日前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通报了2013年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重点工作。
这些重点工作分别是: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广泛深入宣传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继续开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和“敬老爱老助老工程”活动,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及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拓展儿童福利事业,落实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儿童福利保障范围,推动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加强儿童福利立法工作;支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推动慈善事业法立法工作,协调制定支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18个省份建立了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助制度,22个省份建立了生活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各个省份均出台了老年人社会优待政策。养老机构和床位数分别由2002年的3.76万个,114.9万张增加到2012年的4.2万个、381万张。
民政部介绍,目前养老机构的管理运营机制从政府主办到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转变。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民革中央日前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提案》,提出5条建议,为解决这一问题献上良策。
传统养老模式亟待改变
据了解,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且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增长。
民革中央介绍,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有1561.64万户,占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数的22.83%,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式家庭养老模式已无力支撑大规模社会化养老需求。传统养老模式亟待向现代社会养老服务转变。
据了解,2011年,我国发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任务紧迫而繁重。
同时,养老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火力不够。养老产业发展目前大多存在着盈利模式不清晰、优惠政策难落实、老人消费能力不强等诸多难题,因而无法形成良性发展。养老社区、养老公寓、养老综合体等新养老模式,又过多看中产业的经济利益,陷入“养老地产”的怪圈中,难以解决真正的养老需求。
建言献策养老服务社会化应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民革中央认为,应将养老服务社会化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规划。把涵盖全部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社会化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划之中,上升到国家战略、计划生育国策的后续保障政策的高度,从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全方位视角,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
其次,建立地方财政稳定投入机制,使养老服务向普惠式、改善型、多元化方向发展。“建议将加快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内容,明确任务指标,加强检查落实。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像教育、卫生事业一样,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形成一定的比例。养老应像教育一样,成为每个公民的社会福利。政府应尽快启动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养老公共服务产品的福利补贴。”
再者,应大力培育和发展养老产业。提案建议,把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整合资源,出台政策法规,加强养老产业管理服务,培育养老产业。政府应从养老产业的规划、项目、政策、投入、人才等各方面入手给予帮助,发展养老经济。
“只有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各种资本踊跃进入的、可以获取经济效益的养老模式才可以迅速持续发展,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才能够大力推进。”提案指出。
同时,还要建设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应加强建设以居家养老为主的社会服务体系,提升社区综合养老功能。对现有社区而言,应依托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增加养老综合服务功能。
社区不仅要有基本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更应有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的针对不同需求的老人服务平台。还应组织有效的社会管理,引导老人参与社会,融合社会,满足文化生活、社会交流、精神慰藉的需求。现有养老机构应尽快完成改造升级、形成规模化发展。
此外,要坚持制度创新,探索新型养老模式。建议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培育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