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年前,老有所养不是讨论话题,但在当今社会养老金的亏空,让所有人担心,我们老的那一天真的能有保障吗?
人保部的有关规定,自2005年起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规模由(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这项改革各地进度不一,上海迟至今年方始启动。
人保部的意图是充实社会统筹账户,并通过经营增值使养老金账户转为良性运行,但实际运作情况并不乐观。即使是在账目比较清楚、个人账户相对较“实”的上海,养老金支付压力也一直在加大。“财政每年给100个亿补亏空。”前述人保局人士称。
据悉,关于是否有必要建立个人账户,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曾为上海市做过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复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和封进副教授的相关论文指出,养老金本质上是退休一代以一定的方式索取当前的产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应该包括一系列的产业及公共政策调整,而采用何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第二位的。
养老金亏空源自制度设计,解决养老金空账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经济制度的设计问题,但从深层次上讲,是一个调整现代社会价值观的问题。反思经济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文化价值观的变化,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有关老龄化问题的探讨带来别样的思考。
从根本上说,人口结构的转型,是造成养老金制度捉襟见肘的主要原因。而人口结构的转型,又与我们人类选择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工业化与后工作化的社会运作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必然导致人口结构的变迁。所以在我们喋喋不休地争论,应该拿什么填补空账的“大窟窿”时,还不如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态度。
老年人增多,并不是老年人的错。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这些都使人的寿命增加。人活得越来越长,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迫于生活压力与竞争压力从而使出生率大幅下降,却从另一方面加重了老龄化的趋势。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沿海发达地区,在部分大中城市,迹象明显,同样令人担忧。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等撰写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中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中国银行研究员廖淑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也表示:“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到2033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中国顶尖的经济学家提出养老金会有这么大的缺口,这引起不少人的恐慌,人社部和一些研究机构据此积极呼吁延迟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虽然是一个国际趋势,但退休年龄也要灵活掌握,在现有规定的情况下,给人更多的选择权。市场经济体制下只要有一个进入劳动第一线的保护年龄(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是16岁)就可以了,最好不要规定上限,退休年龄灵活掌握,因为现在铁饭碗已经被打破了,大多数人都进入了市场就业,是否决定退休应让市场决定用人,此外也可以由他自己决定,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每日经济新闻》称,有报告显示到2010年,养老金缺口达1.76万亿元,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称,未来60年,中国养老金账户缺口将达9万亿元。而《经济参考报》引用中国银行调查团队的数据,到2013年缺口就达18.3万亿元。缺口到底是多少?权威部门应该给个明晰的解释,否则政策出台,那么多人延迟退休,就只能用"稀里糊涂"来形容,很不严肃。
同样,造成这么大缺口的原因是什么,也该有明确的说法。现在媒介分析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是有的人不缴养老费用却能拿更多的养老金;二是部分退休人员以前并未足额缴纳养老保险,但依旧要享受养老金;三是寿命延长,人们拿到的养老金太多……诸如此类,也需要有官方的、明确的、同时令人信服的说法。这些明了了,人们才能知道,延迟退休年龄,是不是对症下药。
社保亏空并非中国特有
由于中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年限较短,所以,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后到现在退休的职工,其领取的养老金,都是提前支取的,他们领取的是现在和未来的劳动者缴纳的养老金,这就决定养老金账户必然出现亏空。加上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高峰期已过,人口数量实际在减少,因此,未来养老金账户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
必须指出的是,社保亏空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据《加图决策者手册》介绍,仅在2007年,美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无资金来源的长期负债金额又增加了5500多亿美元。目前,无资金来源的负债总额已经高达15万亿美元"。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