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投资者也许会发现,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高收益的中长期银行理财产品,逐渐成为个人理财倍受青睐的产品。随着中长期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的提升,也为互联网金融产品产生一定冲击。开心保理财专家表示,投资者可以将银行中长期理财产品纳入长期个人理财规划中,锁定高收益。
“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5.55%,门槛只有5万元,期限为一年”,上周兴业银行泰安分行推出的一款理财产品,让市民李先生马上决定买入,而这样的中长期理财产品,近些天来成为银行竞相发力的产品。记者从泰城各家银行在售理财产品中梳理发现,各银行中长期理财产品数量占比逐渐增高,总体质量也较高,包括产品收益率等投资者最关心的方面,都具有优势。如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募集期在5月14日到20日的10只新发产品中,6只产品为半年以上中长期产品。建设银行(601939,股吧)5月19日到23日新发3只100天以上中长期产品。工商银行5月19日新发的7只产品中,也有4只为中长期产品。
相比收益率一路下滑已经跌破5%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银行近期新发中长期理财产品在收益率上优势对比鲜明,这也是吸引投资者的一项重要因素。“一个多月的短期产品,募集期就要五六天,收益率才4%多,平摊一下可能还不到4%。”市民王女士说,她一直认为中长期产品收益更为靠谱,“现在3个月以上的收益率都超5.4%了,募集期多几天也平摊不了多少收益,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收益率。”从各银行近期新发中长期理财产品中不难看出,预期年化收益率大多在5.2%以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产品,可达5.5%以上。如兴业银行两款半年和一年期产品,分别为5.5%和5.55%,建设银行一款181天产品为5.2%,中国银行一款311天产品为5.3%。泰安市商业银行一款183天产品的收益率也达到5.4%。各行收益率最高的产品,基本均为中长期产品。
昨天有媒体报道,外地已有小型城商行推出预期年化收益率在7%以上的理财产品。记者查询银率网发现,目前南京地区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也普遍呈水涨船高之势。除某外资行有两款预期年化收益率7%的产品在售外,预期收益率6%以上的产品十分普遍。较前段时间,普遍收益率在5%-6%区间内的情形,市场上的抢钱大战已是悄然拉开大幕。有熟悉银行业的人士表示,这还不是市场最紧张的时刻,据他个人了解,近期还会有几家银行推出收益率达到7%及以上的理财产品。
有分析人士称,去年银行业绩普遍不错,按照惯例,今年的考核要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上浮。他熟悉的几个银行理财经理普遍反映,今年承担的业绩压力要比往年大。
但实际上,2014年对银行来说似乎有些艰难。有统计显示,4月份,银行减少了1.23亿居民存款。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个人房贷额度紧张的局面,并没有因为新的年度的到来而有所缓解。虽然目前宝宝类理财产品出现了破五奔四的情形,但包括宝宝类理财产品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吸储能力确实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目前居民的投资途径多样,资金的市场价位确实在走高。
个人理财发展趋势
自2004年初创至今,个人理财产品在短短8个年头之内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长。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累计142家银行发行过80226款产品,每个月平均发行理财产品2600款左右。
个人理财产品具体规模数据则非常有限,据我们了解,沉淀在银行理财产品中的资金达到8万亿元左右(包括表内和表外理财产品)。8万亿量级,相当于中国存款总额的10%左右,已经足以对中国的经济金融产生显著性影响。
个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曾一度达到5%甚至6%以上(少数中小银行),近期有所回落至4%左右。大银行的发行利率通常要比中小银行的低0.5个百分点左右。
快速发展的银行理财产品,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2004-2005年是第一阶段,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占主流的初创期,呈现股份制银行率先创新、国有银行被动跟进的创新格局。
从2006年开始,银行业理财产品进入快速发展期, 这一阶段的发展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总量显著增长,参与主体日益广泛;二是信贷类理财产品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三是人民币产品成为主流;四是监管驱动的动机显著增强。
开心保理财专家分析,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已经进入了年中考核的阶段,所以通过中长期的理财产品来实现业绩的推动。对于个人理财者来说,抓住这个时机选择一些中长期的理财产品,为自己的理财规划增加新亮点,兼顾了收益率与流动性,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投资时机。
王亚伟管理的基金效果如何?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