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也在健全,社会保险是我们基本社会保障。各地的社保网是我们了解国家政策法规的窗口。
我们在社保网了解到
围绕推迟退休年龄问题,引出了许多话题。比如,我国养老金亏空1.83万亿,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个“老无所依”的最终结局;比如,我国养老金制度,仍然是双轨制,之前一些没有缴纳过养老金的人现在却领着高额的退休金。现在,又有一个关于养老金准确说五险一金的刺眼新闻出现了——法定的五项社保缴费之和已达工资的40%以上,在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
高消费、高税负,让我们的生活压力倍增。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在讨论着CPI,讨论着价格一路走高的鸡蛋和大蒜,也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讨论着与CPI上涨幅度严重不成正比的工资。至于高税负,企业远远比个人都能体会到痛感,个税提高到3500元以上,让许多工薪阶层和普通市民的税负压力减小了一些。只有被官员称赞“觉悟高”的不明真相的农民叔叔因为没有缴税而内疚不已。现在,我们找到了工资提不上去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沉重的社保缴费数额。
五项社保缴费之和已达工资的40%以上,可以这样简单理解:我们的工资每涨1块钱,社保缴费就会多4毛钱。沉重的社保缴费数额,至少造成了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企业的负担加重,拿养老保险这一项为例,按规定公司支付工资总额的20%,单单这一个比例,就超出了欧美许多国家的五险一金比例,任何一家企业对于这样的负担,都会感觉有些吃不消;其二,职工工资持续在低位运行,想涨也涨不动,站在个人角度,个人缴纳养老保险的数额是工资的8%,而这一数额相比较于其他国家而言有点“鹤立鸡群”。
对个人而言,相信每位工薪人士都会对着自己的工资条经常发呆,怎么自己的工资总额还可以,拿到手只有这么一点?“五险一金”怎么能扣这么多?也正是这一原因,直接造成了《劳动合同法》的普及率并不高。拿农民工群体为例,据了解,我国有80%的农民工没有纳入社保制度。究其原因,如此之高的缴费比例,无论是让用人企业,还是让农民工,都望而却步,索性,还不如多发点工资实惠。
如此之高的社保缴费比例,似乎是在弥补已经严重亏空的养老基金。但是,对于企业与个体而言,都没有义务为制度改革原因导致的账号亏空而埋单。养老金亏空寻求解决办法没有错,但是,在高税负的当下,也应该避免再向企业和个人伸手。而且,其他的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一,如果杜绝了“三公消费”,1.83亿空账只需要用2年就可填满;二,央企和地方国企也应该先为自己的老员工埋一部分单,这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我们在社保网还了解到
靠企业年金解决更多诉求
代表调研报告中指出,第一层次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只能“保基本”,无法持续有效改善养老人员的生活,只有发展多层次特别是第二层次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才能建立起提高养老金整体水平的长效机制。
调研中建议,随着企业年金的发展,对企业高级人才、劳模的适度倾斜、对退休前收入较高群体要求体面退休生活待遇水平等需求,可以通过企业年金制度来解决,把基本养老保险承载“保基本、广覆盖”以外的需求诉诸于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来解决,以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压力,为政府留出更大的空间用于对城镇低保等弱势群体的保障收入。
建特殊贡献人群激励机制
对于强制性企业年金制度的建议,市民政局在答复中回应表示,在“城保”扩覆后赡养比和收支情况改善以及“十二五”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前提下,本市基本社会保险费率还存在进一步下调的可能。对费率降低后形成的得益,除了适度考虑减轻企业负担,更要有利于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建议将下调费率节省资金的一部分转化为半强制性的企业年金。
市民政局提出,将探索为高级专家、劳模、特殊工种等特殊群体先行建立年金计划。此类群体为用人单位发展做出了贡献,用人单位有责任通过建立企业年金承担起对他们的奖励或补偿。在半强制性年金建立基础上,完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规范年金对企业做出特殊贡献人群的激励、补偿机制。
此外,在企业年金个人缴费实施税优的前提下,逐步探索个人缴费与单位缴费的固定配比机制。
制定发展纲要确立保障力度
为了推动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可持续发展,市民政局透露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上海市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纲要》,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对企业年金制度的覆盖范围、保障力度、基金规模等发展指标提出更加科学理性的判断。
我们在社保网咨询到
没交生育险,生孩子能报销吗
咨询:我已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加医疗保险,没有交生育险,请问我下个月生孩子住院能报销吗?
解答: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是社保中两个不同的险种,参加生育保险的,生育时才可享受有关报销待遇,未参加的不享受。
其他类似文章
正品保险
中国银保监会监制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0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