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是消费型保险,但是为何说消费型保险“不消费”呢?消费就是花钱买到的成为自己的过程。但是保险产品这个特殊的商品,它是可以在我们购买之后还可以得到收益的商品。真正做到买保险买心安买保障令其消费变为“不消费”。也许您会继续反对我的看法,但是消费型保险到底消费还是不消费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客户(投保人)跟保险公司(保险人)签定合同,在约定时间内如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按原先约定的额度进行补偿或给付;如果在约定时间内未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不返还所交保费。投保费率,消费型保险包括平准型费率(在缴费期内每期保费相等)和自然费率(随年龄的增加保费每年调整)。价格一般不高,各类产品从一年几十元至数百元保费不等,用以应对各类突发风险。即使在缴纳过程中经济收入暂时中断,此保障在期内依然有效,不必像储蓄型保险一样担心续期缴费压力,更不会影响到他们的个人生活品质。
投保方式和合同形式,随着销售渠道的拓宽和电子支付的盛行,客户目前可以通过保险营销员、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网络直销、电话销售等渠道完成投保。目前市场上的消费型保险常以“简易保险卡、电子保单”的形式出现。
在经济学里,有个名词叫恩格尔系数,它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
一般的传统保险产品的保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风险费用、经营费用、储蓄部分。
其中,风险费用就是指购买的保障需要支付的成本费用,这是根据生命表厘定的,各家公司都用同样的生命表精算出保险费率,所以每家公司的成本基本都差不多。
经营费用就是保险公司承保这张保单需要的营运成本,如代理人的佣金、工本费及其他的成本费用等等。
扣除这两部分费用后,剩余的部分就是客户多交的钱,这部分钱保险公司会帮助客户存放起来,也就是保单上的现金价值,存的同时保险公司会给一个预定利率,目前中国的传统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是不高于2.5%,也就是最高才能达到2.5%.这个2.5%是存款提息之前厘定的,各公司也是统一按保监会要求设定的。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去理解目前大家都认可的消费型保险了,如意外险、定期寿险等。
所谓消费型保险,就是指如果在保险期间内不出现理赔,所交的保费就贡献了,或者是白交了。参照前面的保费分解来看,消费型的保险就是只交了前面两部分的钱,保险公司没有收取后面那部分储蓄的费用。
现在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这个观念,认为保险本身就没有必要购买,还要让我白花钱,更是坚决不买了,他们更热衷于储蓄型的,带返还的保险。生活支出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后,人们需要更好的生活品质,保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支出。所以套用一下恩格尔系数的概念:如果一个家庭保险支出在一个范围内,占收入比例越低表明生活质量,占收入比例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其实,用户首先需要端正消费型保险的购买观念。相比储蓄型保险,消费型保险的保障更全面,也是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险产品。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