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要买保险的人都会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到底买哪个保险好?看起来都差不多啊。”面对“差不多”的保险产品,真不知道从何下手进行比较。
因为不是衣服、食品那样的“有形产品”,保险产品之间的比较显得比较复杂和困难一些。但也并非意味着保险产品之间完全无法比较。要想挑选到性价比高的寿险产品,不妨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做些比较,同时结合产品背后的公司背景、代理人素质等方面因素,做出一番综合考量,最终购买到比较心仪的产品。
一、比产品价格
和其他商品一样,不同公司推出的同类保险产品的价格(费率)也多少会有差异,即便是同一家公司推出的同类产品,也可能出现价格差异。因此,比较价格是挑选保险产品时必要的一步。
比如,保险责任比较容易理解的意外险,几乎相同的保险条款(保险责任和免责范围基本相同)同样10万元保额,同样一个30岁的男性去购买,有些公司给出的价格是200元,有些公司给出的价格是180元,有些公司给出的价格是230元,这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保险也要货比三家。
二、比保障范围
即使是同一类险种,比如都是定期寿险,A公司的定期寿险保障了各类身故保障,同时含有高等残疾保障;但B公司的定期寿险只保障身故,不保障高残,B公司的产品比A公司低5%,那么也仍然是A公司的那款定期寿险更为有效。
三、比除外责任范围
同样地,即便是相同的价格,相同的责任保障范围,如果条款中对于除外责任的范围变数不同,也就相当于价格不同,原理同“保障范围”那一部分。因此,要仔细阅读除外责任范围。
四、比各种条件设置
同样的保障范围,同样的除外责任,同样的价格,却也可能出现性价比的差异。
因为还可能有“观察期”、“免赔天数”等条件设置的不同,在健康医疗类险的比较中,特别要注意这些。比如,小王看中了C公司和D公司两款类似的重大疾病保险,对于重大疾病的保障范围和利益都是同样的,都保障了从2007年8月1日起行业统一定义的5种核心疾病和19种自选疾病,除外责任范围也都一样,都是按照行业统一规定的八项除外责任,给小王的报价也就每年差了20元。
这时候,小王不妨看看两者对于“观察期”的设置,因为按照规定,在观察期内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可以不进行理赔只作退回保险费的处理,过了观察期才可以享受正常的保险利益。如果C公司的观察期为90天,而D公司的观察期设置为180天,那么即便每年贵20元,小王也应该偏重选择前者。
又比如,甲乙两家公司都有一款住院医疗津贴保险,保险责任条款的表述也都一样,都是一旦住院,每天给付被保险人100元的住院津贴,除外责任条款表述也一样,报价也相同。
但你应当仔细看看,双方对于“免赔天数”的说法。如果甲说不设免赔天数限制,一旦住院就开始给予津贴,而乙设置了三天的免赔期,那显然甲产品的价格是相对较低的,甲的性价比更高。
其他类似文章
正品保险
中国银保监会监制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1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