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既然叫储蓄型保险,那么收益应该比较可观,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专家称储蓄型险需慎重选择。
保险专家指出,指望储蓄型保险赚大钱是行不通的。保监会明确规定,传统寿险的保单预定利率不得超过年复利的2.5%,因此,保险的分红部分是不确定的,投保人只能得到年化收益率2.5%的回报,还不如银行3个月的定期存款利率2.85%。
储蓄型保险一般以10年为底限,各类储蓄型保险无论分红实际水平如何,往往只有持有时间超过20年时才会体现出积累与复利的效果。如果投保10年内退保,退的只是“现金价值”,加上回报,仍可能比不过本金,这使得储蓄型保险一旦购买,便意味着长时间的资金冻结。在急需用钱的时候这类保险灵活性较差的劣势便一览无余,因此,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为避免影响家庭其他财务计划,应慎重选择储蓄型保险。
专家同时指出,储蓄型保险本质仍是保险,其拥有传统保障型寿险应有的保障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对被保险人的身故赔付保险金上。若被保险人不幸于合同生效之日起1年期满后身故,则保险公司将按保单的约定,给付身故保险金及红利。
业内人士表示,储蓄型保险在财务规划上有积极意义,可以实现强制储蓄,回报也具有稳定性,一般用来解决养老金和教育金,是纯防御型的理财方式,目的是留有一笔将来一定会用的钱。因此,储蓄型保险在家庭保障计划中的优先级别应该排在意外险、健康保险之后。
就收益而言,保监会规定传统寿险的保单预定利率不得超过年复利的2.5%,对于保险的回报来说,合同中承诺给付的部分不会高于这个水平。而保险的分红部分是不确定的,同一份产品的计划书中,预期收益的“高档”和“低档”分红水平相差近10倍。
消费型险对比储蓄型险
“相同的保障范围以及保障额度,但储蓄型重疾险每年需要花费几千元,而消费型重疾险每年只需花几百元,区别是什么,消费型险和储蓄型险,哪个更划算呢?”读者孙女士向记者咨询道。
“消费型与储蓄型重疾险主要区别在于缴费方式以及保险期限。消费型重疾险,前期用较少的保费获得较高的保障,但缴费压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同时缴费期限长,若保障至65岁,交费也应延至65岁。而储蓄型,则是每期缴费固定,且在缴费期完后仍然有保障。例如,30岁投保缴保费至50岁,在这之后不需交费,但一直拥有保障。缺点是前期相同的保障,保费却相对较高。”某国内大型险企业内人士李斌表示。
“对于20岁到30岁投保人而言,消费型保险更划算。”李斌认为,储蓄型重大疾病险和消费型重大疾病险价格相差非常大。以一份保障额度为30万元的重疾险为例,储蓄型保险组合每年保费为3803元,而消费型保险组合每年保费刚过1000元。每年保费相差近3倍。对年纪尚轻、事业处于成长期,消费开支较大的人群,应该可适当加大消费型重大疾病的比例。
而对于35岁至45岁阶段的投保人,储蓄型重疾险更划算。“若不计算通胀因素,想获得20年以上的保障,消费型重疾险所缴纳的保费要比储蓄型贵两倍以上。尤其过了40岁以后,身体素质开始下降,消费型重大疾病险的保费开始大幅提升,而储蓄型重大疾病险的保费提高比例几乎不动。消费型重大疾病险在保费方面相对于储蓄型重大疾病险已经不占很大优势。”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