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汽车保险发展正处于相当有利的上升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车辆持有率也大大提升。而与之一同发展的,是配套的保险服务。但是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阻碍因素,今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1、 汽车保险经营行为不规范,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保险公司没有真正形成以效益为导向的经营机制,盲目追求保费规模,为了抢占市场,采用各种违规手段抢业务,进行掠夺式恶性竞争。汽车保险代理市场混乱,炒作手续费、滥用职业权力、黑箱操作、职业贪污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扰乱汽车保险市场秩序的重大诱因,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2、 汽车保险基础数据严重缺乏。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从车费率,对车辆的风险因素有一定积累,但对决定出险概率具有重要作用的从人因素缺乏基础数据的积累,这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制约车险条款率厘定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影响车险业务的稳健发展。
3、 保险公司管理体制滞后。随着我国保险业的不断改革,保险微观基础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有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无论在产权结构还是在治理结构中,国有保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政企不分的特征,还没有成为真正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经营主体。
4、 汽车保险服务不到位。中资保险公司在服务方面始终不如人意,重展业、轻服务的意识仍在不少从业人员中存在,服务态度差,理赔手续烦杂、结案速度慢等现象仍然存在, 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等仍未根本改观,影响了保险业的整体形象,不利于车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5、 车险消费理念不成熟。机动车辆保险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投保意识总体得到了增强,但大多数消费者对车险的认识十分肤浅,尤其是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后, 随着条款的多样化, 消费理念的不成熟表现更为突出,投保决策过多受价格高低左右, 受代理人影响,缺乏理性的比较, 甄别。消费者保险消费理念的不成熟和非理性,在一定程度成为车险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保险在居民生活中影响极低,虽然我国的汽车产业增长迅速,但汽车保险的覆盖率还很低,全国的车险投保率仅在 35%左右,较高的北京也仅有 50%,距离发达国家 80%以上的投保率还有很大差距。尽管如此,汽车保险还是成为了我国财产保险业的主力险种。从1999 年起,增长率一直保持在 12%以上。发达国家汽车保险经常占到家庭支出的 9%,而我国目前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可见我国汽车保险市场还有巨大潜力待发掘。
随着我国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汽车价格的降低,汽车开始走入千家万户,有的家庭拥有两辆甚至更多辆汽车。汽车成为上班、出行、旅游等必不可少的工具。据统计,2011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2.25亿辆,其中北京的保有量突破500万辆。我国又是交通事故多发的国家,2011年发生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汽车保险在交通事故理赔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交通事故造成人伤、死亡外,属于汽车保险赔偿的损失还有盗抢、火灾、水灾、玻璃破碎等。作为车主,车险相关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学问,因为车险中不仅涉及汽车本身,更有对车主及车上人员的保护。因此,我们应该极力的克服那些在汽车保险发展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让汽车保险朝着有利的方面发展。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