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十年间,颁布和实施这些利民惠民的政策后,让百姓从中得到了哪些实惠?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医疗资源等问题都发生了哪些实质性的变化?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集中体现在国际公认的综合反映健康水平的三个重要指标上。
一是人均期望寿命。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国民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的一把标尺,也是观察民生状况的一面镜子。1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继续延长,从2000年的71.4岁提高到2010年的74.8岁,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大幅提高,生活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二是婴儿死亡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各年龄段死亡率下降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自卫生部的数据显示:2002年到2011年,我国婴儿死亡率从29.2‰下降到12.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34.9‰下降到15.6‰,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进展顺利。
三是孕产妇死亡率。与婴儿死亡率一样,孕产妇死亡率也是一个国家健康水平的“温度计”。据卫生部统计,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由53/10万下降到26.1/10万。
10年来,我国面向全民的基本医保制度从无到有,从试点到全面铺开,从保基本到济大病,为近13亿人民构建了抵御疾病经济风险的安全屏障。
2003年,我国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这是我国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有效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使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困境。
2007年,国家又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保障范围面向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中小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保障重点是住院和门诊大病等医疗支出。
2009年3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出台,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全面深化医改。经过三年努力,以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兜底,商业健康保险及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为补充的中国特色医保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新医改或会让药店走多元化道路 零售药店面临“边缘化”
新医改方案的参与制定者、北师大教授顾昕曾表示,新医改方案中,药店没有明确的定位,药店行业被这次新医改彻底地“边缘化”。药店面临两大利空:一是国家将大力推进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保体系;二是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吴瀚指出,截至2009年,药品零售产业规模已超过1300亿元,占药品整体终端市场的26%以上,其中处方药占比近40%。2006和2007年,零售药店的数量增长较快,平均增速达20%以上,受奥运监控严格的影响,2008年度增长率只有18%,2009年上半年增长达到了19.8%,但是受新医改的影响,预计2009年度的增长率和2008年度持平或者略低。
医改三年看病问题仍是块硬骨头 医改成果举世公认
“看病难、看病贵”是近年来民生领域最热门的问题之一。2009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制订了为期3年的医改重点实施方案。3年间,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国家基本药物 制度从无到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束几十年“以药补医”的历史……各项任务目标如期完成。
医改改变的究竟是什么?从一组组数字中可见一斑。2009年至2011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15166亿元,与2008年同口径支出基数相比,3年新增投入12409亿元,比既定的8500亿元增加了3909亿元。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至34.77%,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
许多专家、学者和国际组织都对我国医改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
“我们用全世界3%的卫生总费用,基本解决了13亿人即占全世界20%以上人口的基本健康和病有所医问题。”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说。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姚岚说:“新医改正在重构政府与市场在医疗领域的作用,推进了民众健康权保障的制度化。”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则刊文指出,“中国医改正以悄无声息的方式将医保网与中国的13亿居民连接起来”。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也认为,“虽然各国的卫生体系都在变革,但是中国医改的步伐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