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无后顾之忧,这是百姓的心愿,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加快社会保障建设是国家和人民共同希望的重要工作。
全国“两会”公众最关心的十大问题,十年来有两个议题基本上都名列前茅,一是“反腐倡廉”,二是“社会保障”。
没有保障的社会,是不安定的社会;没有保障的主义,是空洞的幻想主义。
可靠的社会保障,离不开可靠的投入。我们已看到切切实实的进步,比如从2013年开始,我国农村医疗保障重点向大病转移,肺癌、胃癌等20种疾病纳入大病保障范畴,报销比例不低于90%,“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将达到340元左右——这毕竟是提高、是进步。这背后的“大道理”是:改革的“红利”要让全民分享,如果改革的受益者不是大多数人,那么它肯定就算不上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一个原则,也是一个标准。
山西省政府发布《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把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分别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
在“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基本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三项制度覆盖城乡居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城镇从业人员。参保人数将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将总体上得到解决,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我省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比如,按照国家部署,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由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变。
建立健全工伤预防、经济补偿、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建立职业年金制度,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建立多层次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适应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
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统筹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其中,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适时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政府补贴标准。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纳入保障范围。
此外,我省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税费减免、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鼓励企业吸纳重点群体人员就业。我省还将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体系,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计划,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形成及时有效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的长效机制。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