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如何做好劳动保障是政府关心的重要问题,2013年中国新形势下的劳动保障该如何做好呢?什么是劳动保障呢?
劳动保障是指以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为的总和。劳动保障制度的目的就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的,这是区别于其他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制度。
劳动保障法让劳动有保障,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部门,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有时亦指劳动法典。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就业制度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职业培训法规、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规定、工资法规、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各项规程、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办法、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有关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等。
在新形势下,劳动保障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需要大力加强劳动保障工作。随着“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五大社会保险”逐渐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要求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新形势下的劳动保障工作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劳动保障工作:
一、 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当前,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及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的东西还很多,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知识。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理论来武装头脑;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业务能力。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社会学习,学习新理论、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努力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过硬的业务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干好劳动保障工作。
二、 尽职尽责,进一步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每位从事劳动保障工作的同志都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并很好地用来指导劳动保障工作。另外,还要积极克服陈旧的思想观念,着眼于新的问题,总结新的经验,探索新的路子,使各项工作充分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更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劳动保障工作的全局,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为广大职工和群众诚心诚意地办实事、办好事。面对自已的工作岗位,要忠于职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奉献,把工作想在前,干在前,为劳动保障事业多做贡献。
三、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工作力度。一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要加快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做实个人账户,完善统筹,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监管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行政监督、专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对拒缴、瞒报、少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要严肃依法处理对欠缴养老保险费的,要采取各种措施,切实足额追缴。同时,要不断强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完善严格的监督管理政策法规,努力做到依法监督。
四、 不断强化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一是要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和改善就业结构,在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基础上,促进毕业生就业,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二是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体系,把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狠抓落实。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大中专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不断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三是要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突出问题的同时,加快完善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和监察执法机制。在加强利益协调机制建设上,要以提升政府职能部门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为核心,以加强基础工作和组织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工作体系,推动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在完善纠纷调处机制上,要不断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和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建设,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提高劳动仲裁效能。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