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预算是指国家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给,以便实现国家社会保障职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编制的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由社会保障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障预算支出组成。
社会保障预算是指国家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给,以便实现国家社会保障职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编制的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由社会保障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障预算支出组成。
国际上的社会保障预算大概有四种模式:
一是美国等国家以基金形式反映,放在政府公共预算之外;
二是英国、瑞典等福利国家将社保资金纳入公共预算,同政府其他收支融为一体,国家全面负担起社保的财政责任;
三是编制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把来自社保基金的收支和来自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的收支合为一体,全面反映社保收支、节余投资及调剂资金的使用情况;
四是作为政府公共预算的二级预算,在编制政府公共预算时,将社保资金收支单独划出,编制子预算。我国的学者,大体上有两种观点:一是将社会保障预算作为政府公共预算的一个子预算存在,与公共预算之下的经常预算和公共投资相并列,即作为政府公共预算下的二级预算;另一种是将社会保险预算与政府公共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相并列,从而构成平等结构的复式预算,即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
一是卫生经费类
包括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计划生育补助费、公费医疗经费;
二是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类
包括抚恤事业费、军队移交地方安置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救灾支出、其他民政事业费、残疾人事业费;
三是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类
包括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公检法部门离退休经费、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
四是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类,
包括帮困解困资金、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补贴支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城镇就业补助费、其他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五是劳动事业费类。
基金预算支出是指国家为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在老、病、残、失业等特殊情况下的基本生活,从所筹集的各项基金中支付的生活补助、离退休金、医疗补助费等项支出。按筹集资金的来源渠道可分为预算内基金支出和预算外基金支出。预算内基金支出按基金的使用用途又可分为解困及再就业基金支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基金支出、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外基金支出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基金支出、企业职工女工生育保险基金支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社会福利基金支出、住房公积金支出等。其他支出是指除上述之外的社会保障开支
1.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多年来,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收支完全处于分散状态,一般性税收收入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分散在行政费和各项事业费的有关科目中,没有单独和明确的反映。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管理混乱,同时也不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保障收支的总体情况,难以体现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职能作用,不利于加强监督管理。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将社会保障资金收支及各项基金结余的投资运营活动纳入预算管理,政府财政可以准确掌握各项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管理情况,进而严格控制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使之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财政、企业和个人的负担能力相适应,真正做到将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统一核算、统筹安排。这样,大大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同时,通过编制社会保障预算,更便于弄清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来龙去脉,掌握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规模,彻底摸清家底,有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社会保障工作、推进社会保障资金归口管理,真正发挥社会保障制度所具有的“减震器”和“安全网”的作用。
2.有利于强化财政预算的约束力。实行社会保障预算要求将现行的一些由财政负担的社会保障支出,从政府一般预算中划出,纳入社会保障预算支出;将长期游离于财政预算之外的社会保障基金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由于社会保障预算不得搞赤字预算,因而可从根本上确保社会保障支出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国家预算的完整性。实行社会保障预算后,社会保障预算、决算都要经过人大审查、批准,预决算执行隋况要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强化了预算的约束力,可使社会保障事业的法律强制性特色更鲜明。同时,也提高了社会保障预算工作的透明度,按规定应由财政部门负担的资金应该编入预算,让劳动、民政、卫生等社会保障预算单位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使得各社保预算单位切实感受到社保预算的法律约束力和社保预算的保障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一)加快社会保障收支体系建设
当前,不少国家都构建以开征社会保障税、实行国家一般性税收收支社会保障预算或社会保障基金预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收支体系。因此,要对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收支体系进行完善。除了转变筹资模式,真正实现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外,当务之急是改革筹资办法,拓展新的筹资渠道,开征社会保障税,建立以社会保障税为主体的多元筹资体系。同时,全面推进社会保障资金社会化发放。
(二)加快社会保障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预算管理体系,是加强社会保障基金财务管理、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完善政府财政预算,强化财政监督职能的需要。
(三)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健全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监督体系
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和财政监督制度。建立由政府、单位、职工代表和专家等组成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依法对社会保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加强财政监督既要重视资金使用的事后检查,更要重视资金拨付中的追踪检查,并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将政府检查与社会监督紧密结合在一起,力求监督的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有方、监督有力、运营有效。
2、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行社会保障基金全额缴拨办法。企业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的缴拨都要实行属地化管理,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均委托银行进行支付,企业退休、失业人员将由社会管理和社区服务。随着个人收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条件的日趋成熟,应加快实行社会保障基金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只需承担政策咨询和发放标准的核定等社会化管理责任。对离退休人员等社会保障对象实行社会化管理,脱离其原工作单位。企事业单位只承担纳税义务,不承担支付社会保障待遇等社会性事务。要建立统一的现代化社会保障信息和统计管理系统,实现社会保障的现代化管理,提高社会保障信息和统计的准确性与透明度。逐步将设在企业的再就业服务中心转为社会管理,削弱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劳动力市场建设。
伤残程度鉴定
扫面右侧二维码,首次关注立得50积分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