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买完百万医疗险或者惠民保之后,都会认为以后生病住院不管花多少钱,保险公司都会给报销。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想法,小开提醒一下大家:
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保单,再好好看看一下条款中关于「免赔额」的内容。
这些产品并不能够100%全额报销所有住院治疗费用。
千万不要等住院才发现,自己买的保险「这也不赔、那也不赔」,那时只能后悔莫及。
一、什么是免赔额?
那么,到底什么是免赔额呢?
「免赔额」就是保单保障责任范围内需要被保人自己承担,而保险公司不予报销的金额。
大多数百万医疗险都会设置1万元的免赔额,惠民保的免赔额一般是2万,个别产品的免赔额甚至高达数十万。
「免赔额」看起来这么不友好,保险公司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设计呢?
千万不要小瞧百万医疗险这区区1万元的免赔额。
在设置免赔额后,保险公司就能有效过滤掉发生率较高的1万元以下的小额住院医疗。
这样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控制保费成本,让消费者花最少的钱,保障治疗费用在1万元以上的高额住院医疗风险,从而实现保障杠杆价值最大化。
小开以30岁的李先生为例,举2个百万医疗险例子,大家就能有更直观的感受:
• 产品A:
• 产品B:
可以看到,产品B设计成0免赔后,在产品保障责任上做出了很多「牺牲」。
比如 保费贵了619.68元、不保证续保,同时阉割掉很多实用的特色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百万医疗险都像产品A那样,对特定重疾不设置免赔额。
以上种种,瞬间使产品B多花的六百多块钱显得非常不值。
其实,对于1万元以内的住院医疗费用,大部分家庭都能承受。
如果一定要达到0免赔的效果,倒是 可以用产品A+小额住院医疗险的保障组合,用小额住院医疗险报销被产品A免赔的那部分钱。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组合,五六百块钱就能搞定,瞬间省下两百多块钱。
看到这里,是不是发现自己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二、免赔额应该有多高?
不过,很多粉丝可能会有一个疑问:
医疗险是不是免赔额越高越好呢?
小开先说结论:
免赔额并不是越高越好。
在选择产品时,还要考虑被保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
最近两年,很多城市的惠民保都凭借低保费、高保障打开了市场。
小开身边就有很多朋友的父母看到惠民保的宣传后,要把子女的百万医疗险换成「不管花多少钱都能报」的惠民保。
其实,惠民保的本质和百万医疗险一样,都是住院医疗险。
最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惠民保会设置更高一些的免赔额,同时调低报销比例,以此来控制保费水平,实现「普惠」的目的。
小开举一个某地惠民保的例子:
• 产品C:
接下来,我们简单假设一个住院场景:
30岁的李先生患严重急性心肌梗塞出险住院。
住院期间,共产生治疗费用12.5万元,其中:
医保内费用10万元,经医保报销6.5万元,自费3.5万元;
医保外费用2.5万元,医保不予报销,该部分费用全部自费。
合计自费6万元。
如果买了产品A,因为严重急性心肌梗塞属于该产品定义的特定重大疾病,所以保险公司会全额报销自费的6万元。
产品B不设置免赔额,也会全额报销6万元的自费费用。
我们再来算算产品C的报销情况:
(3.5-2)*80%+(2.5-2)*80%=1.6
即 报销了1.6万元。
对于一场花了12.5万的大病,患者自费总费用高达6万元:
两款百万医疗险都可以全额报销自费费用;
但选择了惠民保的话,患者却只能报销1.6万元,剩下的4.4万元都要自己掏腰包。
然而对于李先生来说,产品C只比产品A便宜了17元。
为了便宜这17块钱,就要损失4.4万元,可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最后的话
不同产品之间,免赔额和保费的差异会很大,大家理性看待即可。
对于年轻人,小开还是建议买有免赔额的百万医疗险,其保费和惠民保相差无几,但保障却十分全面。
在选择产品时,除了免赔额,可以把关注重点放在保证续保期限、特定疾病保障、特药保障等实用保障责任上。
对于无法正常投保百万医疗险的人群,以及投保百万医疗险保费过高的中老年人群,小开才建议选择惠民保。
虽然惠民保的免赔额较高,但至少它保费便宜,而且也能发挥一定的风险保障作用。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