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买房这件事,困扰着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买房有关的影视剧也同样稳占收视率。
从13年前的《蜗居》,到当下热映的《心居》,海清再一次演绎着有关于房子的故事。
剧中海清饰演的冯晓琴,为了买套自己的房子,挖空了心思,费尽了心机,最后的结果却事与愿违……
一、房子比婚姻更有安全感?
冯晓琴带着改变命运的信念来到上海,没有高学历、也没有过高的能力,在她有限的认知中,嫁个上海男人是改变她命运最直接的办法。
遇到老实木讷的顾磊,冯晓琴未婚先孕,顺利成为嫁到上海本地家庭的外来媳妇。
婚后一直当家庭主妇,伺候全家老小的衣食住行;每天穿梭于菜市场与家之间,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给公公老公熨烫衣服,过着完全没有自我的日子。
身份一点都不像女主人,反而更像一个长期居家保姆。
(图源自网络,侵删)
童谣扮演的顾清俞,是海清老公(顾磊)的双胞胎姐姐,一个投资领域的女强人,比冯晓琴小两岁,有颜,有钱,还单身。
与每天忙于家务的弟媳比起来,顾清俞的生活则小资的多。工作之外,每天跑跑步、练练瑜伽,与三五好友聚餐,顺便回家牢骚下这个自打入门来就瞧不上的外地弟媳。
生活中各自有各自的小九九,对外地媳妇冯晓琴来说,拥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她最大的心愿。
可是,她没有收入来源,老公也没什么主见、甚至有点窝囊,手里仅有的几万块存款,连上海一套房子的首付都支付不起。
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厚着脸皮让老公跟大姑姐借钱,可是精明的大姑姐不仅拒绝了弟媳借钱的请求,还一遍遍叮嘱自己的父亲,看好养老钱,不要被儿媳妇骗去了。
在来来回回的拉扯中,最终首付款得以完美解决,冯晓琴高高兴兴交了定金,可没想到,大姑姐这时又跳出来,在房子写谁名字的问题上,开始给父亲和弟弟出主意。
毕竟,在她看来,弟弟太单纯,一不小心就会被这个外来媳妇给骗了。
终于,在一次家庭讨论中,这些话被冯晓琴全都听到了,她气愤地拿起箱子想回娘家。
丈夫顾磊听见后到门口阻拦,拉扯过程中滚下楼梯,头撞到了邻居放在楼道的玻璃上,最终因失血过多离世。
一家人都把责任推到冯晓琴身上,可生活总是要继续的。
老公走了,冯晓琴失去了经济来源,一家人的菜要买,孩子的特长班要上。
迫不得已,她借了邻居的电瓶车,开始在风里雨里穿梭送起外卖。十几年的家庭主妇生涯,已经斩断了她赚钱的翅膀,也斩断了她在职场上的绝大部分可能。
有人说,冯晓琴太自私了,没有钱还想买房子,最后把老公害死了。
但如果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来看,冯晓琴的做法也不全是错的。
嫁到顾家这么多年,冯晓琴都没有得到过足够的安全感,因为顾家从来没有打心底接受这个外地来的儿媳妇,把她当成免费保姆不说,还处处提防着她。
人们都说有家就有安,家不仅是避风港,更是女性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就像剧中冯晓琴所说:「对我来说,房子不只是面子,更是刀刀见肉的里子。」
二、婚姻中,女性从来都不是「强者」
现实生活中,「冯晓琴」这样的女性并非少数:
「娘家的财产大多留给了兄弟,夫家的财产自己也做不了主,辛苦操劳一辈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却寥寥无几。」
其实,别说是冯晓琴这样的家庭主妇,即便是成为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支柱,女人同样在婚姻中很难占据上方。
随着去年「离婚冷静期」的正式实施,近日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发布:离婚冷静期实施一年以来,前来咨询遗嘱订立的人数不断增多,尤其女性群体尤为突出。
对很多女性而言,爱的时候眼中可能全都是对方,往往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自己。
在和众多女性粉丝、宝妈沟通时,小开就发现一个这样的情况:
购买保险产品的性别占比中,女性略高于男性,但在投保咨询时,大部分女性朋友的被保险人对象,往往都是优先自己的配偶和孩子。
在聊天的过程中,她们觉得,丈夫工作压力大患病风险和意外风险更高;孩子年龄小,很容易生病和发生意外,所以应该优先考虑家庭中这两位成员的保障需求。
对她们而言,往往最容易忽视自己的保障。
其实,从近几年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来看,女性患重疾的比例甚至要高于男性。
比如甲状腺癌,女性远高于男性;再比如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都是女性常见的高发重疾。
特别是以乳腺癌和宫颈癌,这两大并称女性健康的「隐性杀手」,不仅发病率高且治疗次数多、费用高。
因此,对于女性来言,在忙于家庭生活的同时,尽早的配置好必要的保障才有利于更自己提供更多的安全感。
女性保障推荐——
不幸罹患重疾,它不仅可以提供医疗费用保障,还可以在患病后弥补经济损失,保障家庭正常生活。
注重重疾保额及癌症赔付
首选这款重疾险↓↓↓
健康有异常,比如已经被一些妇科疾病困扰
首选这款重疾险↓↓↓
配置重疾险的同时,建议同时搭配续保条件更宽松的百万医疗险。
推荐这款保证续保20年的长期百万医疗险↓↓↓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