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基金圈内风波不断,多家基金公司被卷入基金老鼠仓内幕交易传闻之中。其实,基金老鼠仓内部交易近几年时有发生,国家和基金公司也不断出台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但是基金老鼠仓交易内部依然屡禁不止,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
什么是基金老鼠仓
基金“老鼠仓”指的是基金经理在用基金的资金买入之前,先用个人资金在低位建仓,等到基金资产把股价拉升到高位后,个人率先卖出股票获利的一种非法行为。陷入老鼠仓的基金经理有:上投摩根唐建、融通基金张野、景顺长城涂强、长城基金韩刚、刘海,等等。
基金老鼠仓内幕交易批量曝光
5月7日,对于原汇丰晋信基金经理钟小婧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首度曝光,她也成为今年首位被披露的因“老鼠仓”而受罚的基金经理。根据上海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钟小婧在2009年7月20日到2012年1月3日在担任汇丰晋信平稳增利基金基金经理及备岗期间,获得汇丰晋信管理的11只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投资品种信息的查询权。钟小婧使用自己证券账户以及具有部分控制权的张某证券账户,同步于或者略晚于汇丰晋信各基金买入同一公司股票,共交易股票12只,累计买入成交金额324.8511万元,亏损8.45万元。钟小婧因此而被上海证监局取消基金从业资格,并罚20万元。
此外,近日有消息称,海富通黄春雨、上投摩根欧宝林、华宝兴业牟旭东均涉“老鼠仓”被立案调查。而此前盛传涉案的中邮基金厉建超、汇添富基金(微博)苏竞等正式结果并未公布,但有业内知名分析人士透露他们已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据他透露,今年业内盛传的老鼠仓事件几乎都是事实,现在就看涉案金额到底有多大。从目前情况看,此前有过老鼠仓行为的基金经理此次很难幸免,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基金老鼠仓内幕交易为何屡禁不止
基金老鼠仓事件之所以屡禁不止,“硕鼠”是抓了一只又一只的原因来自于多方面:第一,基金经理独特的投资优势,决定了其对信息的独享性。由于基金经理掌握着较多的资源,诸如股票池、仓位调整、资金等,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股票的变动。基金经理一时的疏忽大意,或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就有可能会造成信息流失;第二,基金经理频繁变动,造成基金经理管理责任缺位;第三,激励机制的局限性,制约着基金经理的管理动力,甚至造成众多明星基金经理频繁跳槽,从事私募基金管理;第四,基金管理公司内控机制的缺失,也是造成基金经理出现此类事件的原因之一;第五,处罚力度不强,不能起到根本的震慑作用。
老鼠仓及老鼠仓现象发生原因介绍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