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基金“老鼠仓”案接二连三被挖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某“80后”女基金经理,因为她反而亏了8万多元,被网友笑称为史上最悲情的“老鼠仓”。微评 本想通过“老鼠仓”求财,却赔进去8万多元,令人哭笑不得,看来不义之财确实不应取。证券投资基金法中明确规定,允许基金从业人员进行证券投资,但应建立申报、登记、审查、处置等管理制度。可实际上,有些基金公司对于相关制度的执行并不得力,留下了隐患。因此,监管层对此类事件处理,不仅要举一,更要反三。
中国:“老鼠仓”上刑最高10年
修改后的刑法修正案规定,对“老鼠仓”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方正证券杭州延安路营业部分析师蔡俊明认为,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对“老鼠仓”监管,长期来看对市场是个利好,有利于维护市场的“三公”原则即公开、公平、公正,有利于市场更健康的发展。
不过,蔡俊明觉得,对“老鼠仓”的判罚还有点轻。“‘老鼠仓’就跟贪污一样同样是犯罪,如果‘老鼠仓’标的高,严重损害公募基金的利益,判10年显然轻了。”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人文科学分院院长、专门研究公司法和证券法的王海表副教授认为,目前我们国内对“老鼠仓”危害的严重性仍认识不足,查处不力。立法虽然对“老鼠仓”参与者会起到威慑作用,但因为对“老鼠仓”行为的调查和取证比较难,许多疑似“老鼠仓”案件最终都无法进到法律程序。这也是虽然股市里“老鼠仓”很普遍,但被查处的案件不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这类案件大多发生在网络交易平台,取证难度较大;如果是工作时间之外给亲属传递信息,取证更无可能,这可能客观上影响到法律的实际效果。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在制订与《刑法修正案(七)》中打击“老鼠仓”规定相配套的司法解释。专家期待司法解释能明确如“老鼠仓”行为的罪名、“情节严重”的划分标准等问题。投资者也盼望《刑法修正案》能尽快实施。
全世界“老鼠仓”监管力度及案例分析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