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所有金融行业中唯一免税的行业,所谓保险避税是指两种情况,第一是遗产税等。其次是公司通过保险避税,我们打个比方,某公司需要发放年终奖,他发给员工1万元,员工需要缴纳百分之30左右的税收,等于发一万其实员工拿到的只有7000。同样的,如果花一万元给员工买一份人寿保险,员工第一年退保将的到保单的现金价值大概是9000左右,那么就多了2000,如果员工储存着等到合同到期后拿出来那么大概15000元左右,又多一份保障,就是这个道理。
今年2月,国务院同意并转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 《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表明 “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问题”。
这让许多高净值人士如坐针毡,也让保险产品的销售热闹了一把。去年市场传出深圳或将试点开征遗产税的传闻后,当地随即出现了多份巨额保单,其中有的保额超亿元。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出现了保额达2亿元的天价寿险保单,投保人或为规避遗产税。
在成熟的国外市场,保险确实有规避遗产税的功能。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保险能避遗产税案例,是中国台湾首富蔡万霖2004年去世,留下超46亿美元的巨额遗产。理论上,继承人须缴纳的遗产税达到数百亿新台币,不过,由于蔡万霖曾购买价值数十亿新台币的人寿保险。最终,其子女缴纳遗产税金大大降低。
不过,由于我国开征遗产税尚无时间表,且即便开征,针对的也只是少数富人。另一方面,在个人信用、财产实名制、财产登记制度尚未完善之前,财产所有人有着众多更好的财产转移方式。可见,保险规避遗产税,更多只是保险销售人员的一个噱头而已。
除了遗产税,保险还能合理规避其他税吗?笔者查询到,目前,国内关于保险避税的相关法律就只有 《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五款,保险赔款免纳个人所得税,包括身故赔偿金、车损赔付、医疗保险金等。分红类保险的分红收益也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此外,企业年金也可以避税。按照国家政策,企业为职工购买企业年金,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可在税前列支。但是,企业为员工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另一种保险避税的方式,则是购买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可是,由于操作难度很大,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依然难产。
虽然保险在合理避税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并非所有保险都能避税。事实上,只有传统保障型寿险产品才能避债避税,而诸如万能险、投连险、意外险这些保险产品是不能达到此目的的。而且,在规避遗产税方面,投保时还需指定受益人才行。
肯尼斯·莱是美国安然公司创始人。安然公司在2001年年底申请破产,而他在公司宣布破产的前一年,花费400万美元购买了多种类型的商业年金保险。按保险合同约定,从2007年开始,肯尼斯·莱夫妇每年将可以领取保险公司支付的年金约90万美元。最绝的是,在美国,大多数州都规定人寿保险金和年金的给付受法律保护,所以即便肯尼斯·莱夫妇宣布破产,债权人也无权要求用这笔巨额年金来抵缴债务。
这让中国人见识了一把保险产品的“特殊功能”。保险产品果真有如此超能力?
在国外,很多富豪会利用保险合法为自己“避债避税”,一旦发生债务纠纷或“吃官司”,个人资产被用来抵债、没收和查封后,保险依然能够安全地为其或家人留下一部分钱,甚至仍能维持像之前一样的奢华生活。还有很多超级富豪利用保险规避遗产税;在身故后,尽可能多地把钱留给子孙后代。
我国《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保险人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也不得限制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险金的权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保险业界资深人士普遍认为,如果保险人陷入经济纠纷或涉嫌犯罪,属民法范围,只要没有证据证明其保险合同无效,或者资金来源有问题,法院是无权强制处理保单的。但如果涉及刑事犯罪,法院照样可以冻结、扣押、查封涉案人的保险。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