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上对养老“双轨制”,即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养老制度,议论颇多,认为这样很不公平,应尽快取消养老双轨制。
胡晓义说,目前国家已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养老“双轨制”所导致的不合理差距问题的解决。从2005年开始,连续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进一步提高职工在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胡晓义表示,制度的最终统一,这个大方向是明确的,换句话说,取消养老双轨制将成为“大方向”。
据了解,人社部正在抓紧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时候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方案成熟后,所涉及的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实际的推进,要考虑两方面情况: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现行退休养老制度已实行60多年,从以往经验看,对这类“老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必须循序渐进,才能实现制度的平稳过渡,减少社会震荡。另一方面,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本身也需继续改革完善。所以,所谓“并轨”并不是简单地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朝着一个共同方向改革和推进,最终取消“双轨制”。
胡晓义介绍,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性质,企业职工是“单位人”,在职时的工资、退休后的养老,完全由单位负责。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企业职工养老从“单位保障”迈向了“社会保障”。在这个阶段,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也进行了研究探索,但改革进程相对滞后,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改革的不同步,两种制度在筹资方式、待遇计发调整和管理方式上均不同,形成了所谓的养老“双轨制”。
人社部副部长的论述,明确了养老制度“并轨”大方向,并非简单的合并,而是最终取消“双轨制”。这个观点虽然看上去很不错,但过于含糊不清。其实,无论是“并轨”还是取消“双轨制”,都要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建立统一的养老制度,缩小养老金收入差距。
其实,取消养老双轨制的试点早在2009年1月就在山西等5省(市)进行,只不过石头摸了多年,就是没有见着过河。试点成效究竟怎么样,取得了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未有全面的信息出现在公众视野。如果连试点都举步维艰,全国性的“顶层设计”,恐更将遥遥无期。从实质上讲,养老金并轨改革是一个利益博弈的结果,故而改革的设计和实施,就离不开所有利益相关人员的参与。一方面,改革应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才能彰显改革的勇气和决心,也才能倒逼改革的进度和效率;另一方面,改革必须搭建公开博弈的平台,让所有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