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东莞市新增社保定点医院,进一步方便了居民看病治疗。近年来,东莞市不断发展社保建设,扩大社保覆盖率,更好的建设我国新型社保体系。
2012年6月1日开始,武警广东总队医院与东莞市社保局签约,正式成为东莞市外社会保险定点医院。至此,东莞市外定点医院增至32家。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与东莞市社保局签约,正式成为东莞市外社会保险定点医院,目前已开通异地医保联网结算,东莞参保人出院时即可在该院现场办理社保结算。至此,东莞市外定点医院增至32家,其中广州20家,深圳、惠州各6家,29家市外定点医院实现了异地医保联网结算。
据东莞市社保局介绍,近年来,中央和广东省高度重视建立社保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提出了2015年全面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的目标。自2002年东莞在省内率先实现医保病人跨统筹地区住院实时现场结算以来,逐渐解决了在市外工作(定居)以及回户籍地休假探亲的参保人员的就医需求,而且能够较好地满足东莞市参保人因疑难疾病到广州、深圳等地就医现场报销结算的需求,为参保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据了解,2009年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莞深惠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东莞市社保局于2010年5月在深惠两地选择12家定点医院,2011年12月在深惠两地首增2家定点零售药店,在医疗保险方面进行合作对接,不断扩大莞深惠三地医保服务合作范围,促进莞惠深三地医疗资源共享。
东莞市社保局表示,今年该局将借推行社会保障卡诊疗市内“一卡通”之机,加强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逐步扩大联网范围,为下一步实现省内“一卡通”打好基础。同时,该局将借助广东省异地结算平台,将东莞更多的社保定点医院纳入异地结算体系,使东莞与省内其他地区医保合作更加紧密。
东莞市社会保障局是市人民政府主管社会保障行政事务的正处级职能部门,内设13个职能科(室):办公室、人事科、社会保险政策研究室、法制科、养老保险科、失业保险科、医疗保险科、工伤保险科、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信访科、基金监督科、监察支队。另设纪委派驻机构纪检组(监察室)。
近年来,我局围绕全市发展战略,坚持先行先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突破职工户籍、城乡户籍、就业状态等界限,率先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养老保险体系以及“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使全市社会保障事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也基本实现了广大市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偿、失业有济”。同时,我局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肯定,2010年荣获广东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2008-2011年连续四年在东莞市“市民评机关”活动中荣获第一。
一、 机构建设情况
我市始终重视社会保障机构的发展与壮大,按照“结构合理、运转协调、高效廉洁”的组织原则,单独设置社保行政管理机构,实现所有政策制定、业务经办的统一归口管理,避免了执行过程中不必要的行政损耗,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为社保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 制度建设情况
我们通过打破所有制界限,打破用工形式界限,打破户籍界限,打破城乡界限,打破就业状态界限,不断改革社会保险制度,实行一个险种覆盖所有参保人,将企业职工(包括新莞人)、城乡居民、灵活就业人员、职工子女、建筑工人、在校大中专学生、在莞就业的港澳台侨胞、新入户人员等群体全部纳入参保范围,建立起“保障广泛、覆盖全面、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险体系。得益于统一的制度、相应的较高待遇以及全力推进的扩面征缴工作,我市社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市参保总人次从2001年底的392.80万增至2011年底的2459.39万,年增长率达20.13%的高速。2012年6月底,全市五大险种参保总人次为2533.61万人次。其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505.00万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均为615.25万人,工伤保险493.11万人,失业保险305.00万人。
三、 经办服务情况
除通过媒体对重大改革和政策出台进行广泛宣传外,还充分发挥12333咨询电话、社保网站、阳光网等现代咨询手段的优势,做好网上志愿者咨询信箱、局长信箱的答复工作,全面提高社保政策和办事流程的透明度。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键对比省心服务
电子保单快捷变更安全可靠
7x24小时客服不间断品牌实力
12年 1000万用户选择